中心動態
2018年TaTME“結構化培訓”國際研討會暨中國 C-TaTME臨床研究高峰論壇(第一季)會議紀要
由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外科學組、中國直腸癌經肛全直腸系膜臨床研究協作組(C-TaTME)、北京解剖學會等聯合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解剖學會臨床應用解剖科學技術培訓中心承辦的“2018年TaTME結構化培訓國際研討會暨中國C-TaTME臨床研究高峰論壇”于2018年4月12~13日在北京舉辦。
C-TaTME是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外科學組于2017-08-11在北京成立的中國第一個TaTME相關的學術組織,由來自國內結直腸外科和微創外科領域的專家以及TaTME手術研究者組成,以開展規范化的TaTME臨床實踐、培訓教育、臨床研究以及國際交流作為主要的工作任務,基于上述工作而修訂和更新中國版《TaTME專家共識和手術操作指南》也是C-TaTME的任務。
經過近半年的籌劃和準備,歷經“全國TaTME病例登記協作研究網絡系統(CTRC)”的建立與維護、在中國開展TaTME結構化培訓的需求以及可行性調研、開展TaTME尸體(cadaver)手術培訓的籌備和解剖地點的考察,中國大陸第一場包含cadaver手術操作的TaTME國際“結構化培訓”以及TaTME臨床研究峰會在京順利舉辦。
本次會議主席為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結直腸外科學組組長、C-TaTME研究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忠濤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姚宏偉教授,北京協和醫院肖毅教授和林國樂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武愛文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占龍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康亮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心翔教授,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童衛東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張宏教授,作為會議的執行主席做了會前大量的籌備工作。本次會議不僅匯聚了國內諸多開展TaTME手術和研究的知名專家,還邀請了臺北和信治癌中心的陳建志教授,以及英國牛津大學附屬丘吉爾醫院(Churchill Hospital, Oxford University)的Marta Penna教授、荷蘭阿姆斯特丹Roel Hompes教授(AMC醫學中心,歐洲最為著名的結直腸外科中心之一)參與會議的授課、交流以及“結構化培訓”指導。
張忠濤教授在4月12日會議首日的開場歡迎致辭中指出,TaTME手術在中國經過6~8年的發展,從初期各單位對手術可行性、安全性的初探,到《TaTME專家共識與手術操作指南(2017年版)》的制定,再到多中心臨床研究、全國TaTME病例登記協作研究的開展,已經成為備受國內結直腸外科醫師矚目的技術,并成為引領了中國結直腸外科臨床研究的方向之一。隨著臨床實踐的逐漸成熟以及臨床研究的逐步深入,更多外科同道的參與到了TaTME手術實踐以及臨床研究,以及與國外專家廣泛討論交流,我們發現目前國內開展此項技術上的瓶頸在于——TaTME手術的質量控制以及臨床研究的質量控制。因此,我們意識到開展TaTME結構化培訓的緊迫性與必要性,本次我們在中國大陸首次開展包括TaTME的cadaver手術操作在內的國際“結構化培訓”項目以及中國C-TaTME臨床研究高峰論壇,無疑將進一步規范TaTME手術的臨床實踐、培訓教育以及臨床研究,繼續推動TaTME手術在中國的規范化開展,并與國際接軌。
姚宏偉教授主持了會議的第一部分——“大家講壇”。張忠濤教授從戰略性高度做了“從TaTME的規范化發展看中國結直腸外科的未來”的報告,將TaTME在國內發展的路程以及重要事件作出回顧,著重強調了規范化開展TaTME手術實踐、培訓教育及臨床研究的重要性,并號召以此為契機和抓手推動中國結直腸外科的規范化發展。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黃穎教授(代表池畔教授)報告了“TaTME手術能否做到真正的TME”,從TME定義出發,對于TaTME手術的系膜切除完整性發出了質疑,警示結直腸外科醫師在開展TaTME的同時必須對于手術質量有所把控,呼吁TaTME手術盡可能在有能力、有條件的大型研究型醫院開展,以保障患者的手術安全以及治療效果。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的韓加剛和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的童衛東教授共同主持了會議的第二部分——“TaTME手術直播”,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胃腸外科手術團隊的張忠濤教授和姚宏偉教授,經腹和經肛同時手術,共同主刀為一例新輔助治療后的低位直腸癌患者聯袂完成了“3D腹腔鏡輔助TaTME手術”,與會專家們在觀摩手術直播的同時對相關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涉及經腹/經肛手術的質量控制、經肛通道的選擇、手術器械的改進、荷包縫合技術的標準化、吻合技術的安全性、保護性造口的利弊、器官神經功能保護等熱點和難點話題。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的王亞楠教授以及川北醫學院附屬南充中心醫院的任明揚教授,共同主持了會議的第三部分——“技術先鋒”。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醫院的于剛教授報告“Pure-NOTES TaTME手術的單中心資料”,將該中心Pure-TaTME手術的發展及臨床數據步進行詳細展示,并配以精彩的手術視頻。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童衛東教授報告了“TaTME的消化道重建技術以及吻合口漏預防、處理”,消化道重建可謂TaTME手術的關鍵環節之一,童衛東教授在總結國內外高質量研究基礎上,結合大坪醫院的數據以及經驗,展示了TaTME手術吻合口漏發生率、重建方式的選擇以及吻合口漏預防等學術內容。任明揚教授作報告了“TaTME手術器械設備改進以及術前準備”,報告中從手術術者的資質、患者的選擇以及器械的準備等幾方面展開講解,并且展示了該中心的發明創新——自制恒壓裝置,以解決TaTME手術術中術野撲動問題,引發全場專家熱議。北京協和醫院肖毅教授作出報告“TaTME發展歷史、現狀與近期研究結果”,詳細地總結了TaTME手術發展道路上的國內外重要事件,詳述了2017年歐洲“TaTME圣加侖共識”的內容,以及國際TaTME登記研究的新近發表結果,全面地描繪了目前TaTME的發展前景。北京協和醫院的林國樂教授作出報告“經肛微創外科技術TEM/TAMIS在TaTME手術培訓中的作用”,從兩種經肛平臺出發,展現了國內外從經肛局部切除手術演進至經肛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的過程,并分析了TaTME在國內開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與會專家們的對于以上議題各抒己見,展開深入討論。
姚宏偉教授以及陳建志教授主持了本次會議的核心內容,會議的第七部分——“TaTME cadaver手術培訓”,本次cadaver手術培訓邀請陳建志、李心翔、武愛文、姚宏偉等四位教授擔任指導教師(trainer),四位培訓指導教師既往都有參加或者指導cadaver培訓的經歷,9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培訓學員(trainee)被分為三組參加了cadaver手術操作培訓,另外有30余名外科同道參加了手術觀摩。在北京解剖學會臨床應用解剖科學技術培訓中心的cadaver手術間,姚宏偉教授首先帶領所有40余名參與人員向三名遺體捐獻者鞠躬致敬,并行默哀禮,感謝他們為臨床教學工作所作出的貢獻。在cadaver手術培訓過程中,從體位擺放、經肛單孔通道的放置、充氣管的連接、氣腔的建立、器械使用技巧、直腸腔內荷包縫合要點、解剖層面的標志和擴展、血管神經辨識與保護、腸道連續性重建技巧等諸多技術細節方面,四位培訓指導教師均給與“手把手”的傳授與指導, 三個手術組的手術時長為130~160分鐘不等。手術結束后,教師與學員共同對切除標本的質量進行檢查,查找和反思手術解剖層面的問題。張忠濤教授以及四位指導教師,為參加包括cadaver手術操作的TaTME“結構化培訓”的9名學員頒發了結業證書,會議工作人員對9位學員、4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統計,以便為后續培訓積累經驗、改進提高。
在會議總結階段,姚宏偉教授表示,基于規范化的“TaTME結構化培訓”以及“全國及國際TaTME 病例登記協作研究”網絡系統的平臺,必將助力于中國TaTME的手術實踐、培訓教育以及臨床研究;更期待中國結直腸外科同道有序開展TaTME 相關臨床實踐和臨床研究,獲得基于我國TaTME 臨床研究結果的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形成中國《TaTME臨床實踐指南》,并使中國直腸癌患者獲益。
2018年TaTME“結構化培訓”國際研討會暨中國C-TaTME臨床研究高峰論壇(第二季),將于“2018年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第十三屆全國結直腸外科學術會議”舉辦之前,7月12日在沈陽舉辦。
上一篇: 兩家重磅中心落戶友誼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