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優秀青年人才與團員青年分享成長體會
5月4日下午,我院舉行了友誼青年文化周系列活動之優秀青年人才論壇。論壇邀請海聚人才、實驗中心研究員張棟,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急診科護士鄭明偉和團員青年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及成長經歷,交流了心得體會。95歲高齡的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李桓英教授,我院黨委書記、理事長辛有清和團干部及優秀團員代表參加了活動。論壇由團委書記劉壯主持。
把工作當事業看,把能力往硬處練,把患者當親人,把醫院當家建,鄭明偉把自己11年的急診護士經歷總結成了四句經驗。自2005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多次代表醫院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并獲得北京醫藥衛生職業技能(護理)比賽臨床護理項目一等獎、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等諸多榮譽。她和大家分享了一段親身經歷的糾結和選擇。在代表醫院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前,鄭明偉天天住在醫院,每天下班后不斷練習到凌晨,半個月都沒有回家。當時自己的孩子生病發燒,她雖然擔心牽掛,但仍然潛心學習、堅持練習,最終獲得了大賽好成績。
在青春的奮斗中找到興趣,在興趣的研究中萌發夢想,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勇于擔當,最終收獲了沉甸甸的科研成果。循著張棟的青春軌跡,大家看到了一個優秀的醫學科研工作者的成長歷程。對于張棟來說,青春就是潛心學習,不斷積累,鑄就夢想的過程。他認為,青年時要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習慣并不斷充實自己,在不斷的學習和總結中,形成自己的職業和人生夢想是至關重要的。追逐夢想的過程是寂寞的,但是要甘于寂寞才能有突破,他強調做好工作的關鍵是培養興趣,只有對自己的專業產生了興趣,才能涌現更多想法,并在繁重的工作中讓自己更快樂。
我國著名的麻風病防治專家,熱研所研究員李桓英教授也應邀參加了論壇。在自己的青年時代,她從世界衛生組織回到祖國工作,半個多世紀以來,孑然一身的她將全部智慧和心血,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為我國乃至世界的麻風病防治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她對團員青年說,多年來,工作中的滿足對她來說是最大的追求,她是天生的樂觀派,從不抱怨,從無怨言。如今,她95歲高齡仍舊神采奕奕,說起治療麻風病的工作她表示還要為黨和國家繼續奉獻,為早日實現徹底消滅麻風病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家庭與事業產生矛盾應該如何抉擇?面對現實的諸多誘惑如何堅定心中的理想?……隨著論壇的深入,張棟和鄭明偉還就團員青年提出的問題和想法給予了的解答和交流。
論壇最后,辛有清書記進行了總結發言。他向全院青年職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并向大家介紹了醫院目前的建設情況和未來的發展戰略。他希望,醫院的發展能夠與每個青年的夢想相結合,能有更多的青年專家、新生力量站出來,走出去,接受磨練和考驗,同醫院共同成長。
“友誼青年文化周”系列活動旨在更好地傳承友誼文化,鼓勵青年職工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在全院營造充滿活力、健康向上的積極氛圍,引導全院職工關心關愛青年成長,提升中青年醫護人員學習意識和科研能力。文化周期間還將舉行“擁抱夢想青春綻放”五四青年節文藝晚會、“友誼愛科研”科研基礎知識培訓和“青春樂閱讀”讀書分享活動。(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