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院慶學術周】大師與青年 傳承與發展
6月13日下午,我院2016年院慶學術周系列活動之一“大師與青年”主題活動在門診樓二層報告廳舉行。會上向麻風病專家李桓英教授頒發了“消除麻風病特殊貢獻獎”,北京市李桓英醫學基金會資助人才代表進行了匯報。我院黨委書記、理事長辛有清,執行院長、北京市李桓英醫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張澍田,黨委副書記張建,副院長、北京市李桓英基金會理事長謝苗榮,副院長王振常、張忠濤、潘峰及各科室科研骨干和青年醫護代表參加了活動?;顒佑稍洪L助理、科技處處長、北京市李桓英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尤紅主持。
會上,辛有清理事長對李桓英教授在消滅麻風病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作了簡要介紹,對李教授的無私奉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代表醫院向李教授頒發了“消除麻風病特殊貢獻獎”水晶獎牌和獎金。
張澍田院長就李桓英基金會成立十年來的工作進行了總結。他回顧了以醫院大師級麻風病專家李桓英教授命名的北京市李桓英醫學基金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以及多年來對科研工作和中青年人才培養所做的貢獻。
李桓英教授發表了感人至深的講話。她雖已95歲高齡,卻依然神采奕奕,對科研、對醫學、對慈善事業充滿熱情,對友誼醫院更是充滿熱愛。
謝苗榮副院長在講話中,對李桓英基金會過去十年中的發展和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未來發展提出了明確的長遠規劃,并表示基金會今后將對醫院青年科研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大力度的幫助。
通過李桓英基金會資助,目前正在國外學習的肝病中心趙新顏和心內科王萍發回視頻匯報各自的學習工作情況,并表達了對醫院院慶的祝福。近期歸國的受資助中青年人才代表眼科王康、消化中心孔媛媛、兒科楊麗君、消化內科宗曄也先后匯報在國外的生活、學習情況及心得體會,對醫院建院六十四周年表示祝賀,對李桓英基金會的資助表示感謝。
李桓英教授1921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1958年,她放棄國外優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只身一人從美國歸來報效祖國,將自己的一生全部貢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多年來,她潛心麻風病發病機理、病因及防治的科學研究,多次親臨麻風病高發地區,診治麻風患者,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臨床資料,大膽創新,創造性地應用聯合化療的方法,在國內和國際上率先開展兩年期“短程聯合化療”。經她治愈的病人已達1萬多人,復發率僅為0.03%,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作為“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的策略、防治技術和措施研究”項目第一完成人,獲得了200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得到了國際麻防界的高度贊譽。
在李桓英教授為祖國的醫學事業貢獻終身的感人事跡的感召下,為發展醫學事業,加強科研工作,促進科技人才培養,2005年7月由北京友誼醫院牽頭成立了非公募基金——“北京市李桓英醫學基金會”,至今已資助136名中青年科技人才出國前往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學習深造。在這些受資助人員中,1人入選百千萬北京市級人選,12人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48人獲得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資助,52人獲得北京市優秀人才資助,48人入選“215”人才,7人入選“青苗計劃”,13人被選拔到醫院中層干部崗位上。(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