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賈繼東教授團隊在Hepatology刊文 提出肝纖維化病理新標準
我院肝病中心賈繼東教授和尤紅教授團隊于今年5月在醫學期刊Hepatology(影響因子 11.71)上發表論文,題目為“New Classification of Liver Biopsy Assessment for Fibrosis in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這項研究提出了評估肝纖維化/肝硬化逆轉的病理新分類,并據此提出了肝纖維化評價的新標準,加深了對肝纖維化病理改變的認知。該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資助。
長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可以逆轉乙肝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肝穿刺活檢被認為是評估纖維化逆轉的“金標準”,但既往的肝纖維化病理半定量評分系統主要用于評估纖維化程度,而非纖維化的動態變化。該研究通過對肝組織中不同類型纖維間隔所占比例進行分析,提出了評估肝纖維化/肝硬化逆轉的病理新分類,即P-I-R分類。隨后,依據此分類標準評估了71對抗病毒治療前后Ishak≥3期的慢乙肝患者肝穿樣本,結合既往的肝纖維化半定量評分系統,提出了肝纖維化評價的新標準。該標準包含了炎癥活動度、肝纖維化分期和P-I-R三部分。為便于臨床應用,還對Metavir和Ishak評分系統中炎癥活動度和纖維化分期進行了簡化。
該研究提出的纖維化評價新標準中,加入了P-I-R評分,不僅為評估肝纖維化的動態變化提供了依據,也有助于評估治療前后Ishak分期無法反映的變化,進一步拓展了肝纖維化逆轉的定義。
來自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著名肝臟病理專家David E.Kleiner教授在Hepatology雜志同期刊登了針對本研究的述評文章,指出P-I-R評分能為肝纖維化的病理評估提供了更多的組織學信息,是對傳統的肝纖維化分期分級系統的有益補充。(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