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張彤老書記應邀參加黨員大會 深情講述友誼院史
6月27日中午,黨群人力聯合黨支部和院辦聯合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邀請曾任我院黨委書記的離休干部張彤講述院史。短短一個小時,老書記通過一件件往事的回憶,分享了自己在友誼醫院工作十幾年中體會深刻的幾點感悟。
“建院初期,友誼醫院在北京市屬醫院中首屈一指,綜合實力很強。”離開工作崗位已經30多年了,但張彤對醫院的熱愛卻一如從前。1952年,我院的前身、北京蘇聯紅十字醫院正式成立。1957年,蘇聯政府將醫院全部移交給了中國,醫院改名中蘇友好醫院。文革中,醫院曾一度改名為反修醫院。直到1970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前夕,周恩來總理建議醫院更名為北京友誼醫院。
“人才是最重要的要素。”鐘惠瀾、祝壽河、王寶恩、顧復生、黃惠英、薛啟蓂、查良鎰、付國榮,說起這些友誼大家,張彤如數家珍。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醫院黨委為了保護他們,積極爭取各種資源和力量,為醫院留住了這些貢獻卓越的醫學大家。
“政治工作必須做到一線去。”從1971年來到友誼醫院擔任黨委領導,到1986年離休,多年的黨務工作經驗,張彤總結出了這句話。政工干部要到一線去,行政工作要以醫療為中心,圍繞醫療工作開展,否則就會變成“空頭政治”。因此,當時建立了行政值班的查房制度是,值班時候每個重病人都要看到。行政工作人員,特別是政工干部,首先要有服務意識,第二要加強學習,了解醫療技術,了解臨床思維,要深入實際,千方百計為臨床服務,為醫院發展創造條件。
雖然已年近90,張彤書記卻依然思維清晰,言談謙和。我院副院長潘峰和30多位黨員一起參加了大會。(宣傳中心)
上一篇: 我院紀委召開專題工作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