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為“人工耳蝸兒童”舉辦音樂會
12月28日晚上,我院舉辦了一場面向孩子的跨年繪本音樂會——《愛音樂的馬可》。前來參加音樂會的除了正常聽力的孩子,還有植入人工耳蝸的聽損兒童。我院希望通過音樂會,引起家長、社會對聽損兒童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視。
馬可喜歡音樂,他嘗試各種樂器,他每天練習各種樂器。爸爸嫌吵,鄰居也抱怨,但馬可仍然喜歡音樂、持續練習。有一天,馬可突然不再演奏樂器了,因為他覺得“沒心情練了”。幸虧馬可的媽媽不逼迫、不催問、耐心等待,原來抱怨的動物朋友也陪伴著他,期待再聽到他演奏的樂音……終于,馬可又喚回了愛音樂的情緒。故事情節和音樂的完美結合,深深吸引了在場的100多位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
聽力作為重要的感覺器官,一旦出現損害,對孩子的心智發育、語言能力以及成長都會造成巨大影響,聽障兒童會面臨孤獨、社會能力缺失等問題。如果是在語言能力發育之前就出現聽力問題,孩子還可能成為啞巴。每年,我院接診聽障兒童幾千例,要為約兩百個患兒植入人工耳蝸。
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龔樹生介紹:“我國有針對貧困聾兒的搶救性康復項目,幫助這些孩子植入人工耳蝸、進行術后康復,各地方也有自己的幫扶項目,可以說這種救助是‘產出比’最高的,對聾兒的幫助非常大。但植入耳蝸后,這些孩子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仍有欠缺?!?span id="eeee844e0eee" class="Key_Box" onmouseover="pop_upLayerByUrl_Load(this,'/PartialView/_BaseDoctor/_AjaxGet/50')" onmouseout="pop_upLayerByUrl_Hide(this)">龔樹生說,希望通過音樂會,引起家長、社會對聽損兒童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視。
龔樹生還告訴記者,除了兒童,不少老年人也面臨聽障的壓力。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性聾越來越多,很多老人六七十歲時便面臨聽力退化的困擾,但因成人耳蝸的設備及手術需要十多萬,且沒有進入醫保,不少老人只能在失去聽力的困境下生活,這些群體的生存狀態,需要引起社會重視。(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一篇: 【友誼故事】北京援疆醫生5000公里傳遞“有聲世界”
下一篇: 我院湯光榮獲“中國藥學會突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