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動態
有限的生命,無限的事業
“這一年來,我絲毫沒有松懈,而是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誠懇地向組織提出轉正申請,請黨組織審查。”
12月26日下午,在我院門診樓九層第一會議室,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96歲高齡的李桓英教授又一次戴上了那條大紅色的羊絨圍巾。在研究所肝病中心聯合黨支部的黨員大會上,她如期轉正,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的正式黨員。
“我回國不后悔,干麻風病防治工作不后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中去?!痹邗r艷的黨旗映襯下,老人一字一句地認真向黨組織匯報著預備期的“心聲”。
預備期這一年里,李桓英仍奮斗在一線。今年初,她悄悄打包,準備再次出發前往云南。她心里牽掛著那些治愈的麻風病人,更惦記著尚未破解的麻風病發病機制。“我身體沒問題,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沒有復發?他們的親屬有沒有潛在感染?”然而,由于身體原因,老人這次南下計劃最終沒能成功。
盡管這樣,她依舊閑不住。在很多麻風病相關的公益活動中,也常??吹剿糁照鹊纳碛?。她親自到場為公眾答疑解惑,普及講解麻風病知識,盡自己的力量去消除人們對麻風病人的歧視和偏見。
成為預備黨員后,每次過組織生活,她比誰都積極,提前幾天就認真寫好自己的發言稿。“我知道這是我學習的大好時機,可以最大限度地與同志們交流,以充實自己?!彼偸钦J真地詢問身邊同事:“我是不是脾氣又急躁了?”“我有什么毛病你提出來,我一定改。”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老人還專程去了趟北京展覽館,認真參觀了“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十九大期間,她每天拿著放大鏡看報紙看大會新聞,學習十九大報告,看到好的段落和內容,她會用熒光筆標記好,和科室的同事們一起學習交流。
“科技工作者,最主要的任務是不斷創新?!北M管已近百歲,李桓英卻從未停止過鉆研業務。在那間不足8平方米的辦公室里,每天都能看到她伏案工作的身影。她關注著“麻風病易感基因及早期診斷標志物的篩選”課題進展,給院領導寫報告申請開展“麻風病早期篩查工作”。
“這一年,李桓英同志一直關注著麻風病,關注著醫院的發展,還提出了很多人才培養建議?!弊鳛槔罨赣⒌娜朦h介紹人之一,我院黨委書記、理事長辛有清說,“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對科學的執著,對事業的追求……我同意李桓英同志如期轉正?!?/span>
“過去一年,96歲高齡的李桓英同志依舊懷著與醫院共同提高的心愿,始終不忘關心熱研所的工作?!崩罨赣⒌牧硪晃蝗朦h介紹人,我院黨委副書記、執行院長張澍田說,“按照組織程序對李桓英同志進行了四次考察,每次都有新的提升,符合組織要求。同意轉正?!?/span>
與會黨員針對李桓英預備期的表現充分發表了意見。“對黨忠誠”、“心系麻風事業”、“科研人員的楷?!薄ⅰ瓣P愛病人”、“關心公益”、“淡定從容”……是大家對她最多的評價。最終,經過43名黨員無記名投票表決,我院研究所肝病中心聯合黨支部書記叢敏宣布:“李桓英同志的轉正申請,全票通過!”
那一刻,這個瘦小的老人立刻激動地站起身。“我身上毛病很多,希望大家隨時監督我,提醒我?!彼p手合十,彎腰向大家致意。
“能從事麻風病這個上千年不治之癥的防治工作,是我三生有幸。我是一顆種子,扎根在祖國這片肥沃的土壤中才得以發芽成長,是祖國這片沃土造就了我,讓我有機會放手工作,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再過幾年我就100歲了,但我覺得自己比任何九十多歲的老人都不差。在有限的時間里,只要我不是大家工作的累贅和包袱,我還愿意工作,還愿意為麻風病人服務,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事業中去?!崩先藙忧榈卣f。(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