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乙肝讓你憂心忡忡?聽聽專家怎么說
乙肝是一種嚴重的肝病,中國曾是乙肝高發大國。在3月18日第18個全國愛肝日到來之際,我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副主任尤紅、住院醫師武麗娜對乙肝及其預防和治療情況進行了詳細解讀。
乙肝可防可治 共同進餐不會被傳染
所謂“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簡稱。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為特點的傳染性疾病,根據病毒類型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其中以乙型在我國最常見。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等于乙型肝炎患者。攜帶者帶有病毒,并肝臟內不一定有炎癥。但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者也并不代表著絕對的健康。如果乙肝攜帶者體內乙肝病毒處于不斷復制階段,也有可能會導致患者肝臟組織逐漸受損,發展成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的長期危害很大,但可防可治。如果不進行有效治療,慢性乙肝中每年5%至10%可能會發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至5%可能會發展成肝細胞癌。我國80%左右的肝硬化、肝癌的患者都源自乙肝病毒感染。所以,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國肝硬化、肝細胞癌的首要病因。但是,乙肝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而且即使得了乙肝,只要接受規范化治療,絕大多數乙肝患者的病情就會得到有效控制。
人們對乙肝有很多認識上的誤區。有很多人認為不能和乙肝病人一起進餐,擔心會被傳染。但其實,在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屬于消化道傳播的疾病,而乙肝、丙肝、丁肝都屬于血液傳播性的疾病,它們是不會經過消化道傳播的。因此,和乙肝病人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接觸,包括一起吃飯,并不會被傳染。
乙肝病毒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播:血液傳播,即經血液或血液制品傳播;母嬰傳播,多數是胎兒在分娩過程中被感染(少數為宮內感染);性傳播,沒有防護的性行為,實際上也會有微量的血液暴露,從而導致乙肝病毒的傳播。
注射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
注射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最有效手段,我國在這方面取得成績令全世界矚目,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認可,并在國際上被視作疾病預防的一個典范。
在乙肝的治療方面,我國也不斷進步。2005年,莊輝院士、翁新華教授牽頭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0李蘭娟院士和賈繼東教授主持更新了乙肝防治指南,2015年侯金林教授、魏來教授再次主持更新乙肝防治指南。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制定乙肝的治療指南,賈繼東作為中國代表參與制定。2006年至2015年,賈繼東教授先后擔任了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亞太地區肝病學會(APASL)主席和國際肝病學會(IASL)主席,和其他中國肝病專家一道逐步邁上國際肝病學術大舞臺。2016-2017年,賈繼東作為專家組組長,協調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分會及全國各地的專家,協助國家衛計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在全國30個省市的60個二三線城市舉辦乙肝防治技術基層培訓班,使9000多名縣級疾控人員和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受益,為推廣普及乙肝的預防及規范化治療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高效、低耐藥的抗乙肝病毒藥物已被列入乙肝防治指南并被優先推薦,其價格不斷降低并逐漸被各地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越來越多的乙肝患者接受了規范化治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我院肝病中心助力“2030清除乙肝病毒”目標
世界衛生組織確定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重大公共衛生威脅”的總體目標,并為此提出兩個目標:一是新發感染降低90%,二是乙肝和丙肝相關的死亡率降低65%。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國推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及“2017-202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第一個目標。
對乙肝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相關科學研究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2012年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建立“中國乙肝隨訪及臨床科研平臺”(CR-HepB),我院作為項目牽頭和依托單位為這一乙肝大數據庫的建立、維護和運行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其研究方案和初步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專業網站和學術刊物上。
王寶恩教授創立的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長期致力于阻斷和逆轉肝纖維化的研究,在國家“十二五”病毒性肝炎重大專項和北京市科委十大疾病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的資助下,尤紅教授團隊證明了慢性乙肝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可以逆轉,并在國際權威肝病刊物上發表了評價肝纖維化逆轉的“北京標準”。
目前,針對清除乙肝病毒的藥物和療法研發方興未艾。據國內外專家估計,5-10年之后,有可能實現慢性乙肝的治愈,那時乙肝將不會再對公共衛生構成威脅。隨著乙肝的逐步控制,脂肪性肝病、酒精肝病、藥物性肝損害等將越來越多。目前,這些常見的非傳染性肝病及少見疑難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及遺傳代謝性肝病已經成為我院肝病中心新的臨床特色和研究方向。(宣傳中心)
下一篇: 我院組織18年度首次教學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