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肺結節術前精準定位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
年過半百的李先生,今年7月因“偏頭痛”就診于當地醫院,行胸部CT檢查提示右肺上葉結節。后在我院門診就診發現雙肺多發小結節,右肺上葉尖段結節危險度最大。醫生建議他3個月后復查。
近日,李先生在醫生的建議下來到我院放射介入科行肺結節切除術前定位。這一術前定位技術可將原本看不到的肺結節通過定位絲顯示范圍,大大減少了手術創傷、縮短了手術時間。放射介入科醫生尉建安介紹說,肺結節定位術時間約10-20分鐘,整個過程患者均為清醒狀態,局麻后患者幾乎沒有任何不適感覺。
肺結節定位術后,李先生在我院胸外科順利接受手術治療。
隨著高分辨率螺旋CT的應用,臨床上肺內小結節的檢出率逐年提高,但肺內小結節的診斷多需臨床醫生結合影像表現推測是否為惡性,最終確診仍需活檢病理結果。而由于結節體積很小,穿刺活檢難度高,隨診觀察又會延誤治療。對于臨床高度懷疑惡性的肺結節,多需手術切除活檢。
目前CT引導下穿刺定位+電視胸腔鏡手術逐漸取代了傳統開胸手術,成為早期診斷和微創治療肺內小結節病變的主要手段,大大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在電視胸腔鏡手術中,約54%的肺內小結節無法通過觀察或觸診獲得精確定位,尤其是磨玻璃結節,即使采用開胸手術也很難精確切除。如何早期診治肺小結節病變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臨床問題。
我院放射介入科主任金龍在國內率先開展肺內微小結節經皮精確定位技術,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對于早期肺癌,我院介入科也可進行微創射頻消融治療,使腫瘤得到有效根治。
肺內微小結節經皮精確定位是臨床較為困擾的問題,以往嘗試的染料定位、金屬鉤定位、組織膠定位等方式定位效果都不理想,對身體損傷大,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金龍結合他幾十年介入工作經驗,首次提出彈簧圈定位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最終研制出世界上首款專用于肺結節定位的定位裝置,該技術創新已成功獲得國家專利。
為滿足患者需求,我院放射介入科專門配備了醫師、護士和放射科技師,每周二、四下午,用CT機進行定位。截至目前,已成功為數百例患者完成術前定位,是目前國內外最大宗的相關臨床病例。所有接受定位的患者均無嚴重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定位技術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