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第二期“友誼-杜克”臨床研究方法學培訓班成功舉辦
6月19-23日,由我院與美國杜克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二期“友誼-杜克”臨床研究方法學培訓班(BFH-Duke Clinical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CRTP)圓滿落下帷幕!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全國25家醫療機構的50名臨床科研骨干參加了此次培訓。
“友誼-杜克”臨床研究方法學培訓項目為是我院與杜克大學開展合作的國際高端臨床研究培訓項目。首期培訓已于2018年5-7月順利完成,得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北京市科委、北京市醫管中心等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學員們的廣泛好評。為進一步加強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溝通與交流,建立經常性合作交流模式,提高北京友誼醫院及廣大醫療院所的臨床研究水平,2019年2月,我院與杜克大學就《“友誼-杜克”臨床研究國際合作培訓項目(BFH-Duke CRTP)》簽署了五年合作協議,每年舉辦兩期培訓課程。此次培訓為簽署協議后的第一期課程,也是雙方合作舉辦的第二次國際高端臨床研究培訓項目。
課程沿用首期的OAO(Online And Offline)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培訓”技術提高受益面,通過線下的面對面交流及操作強化關鍵技術。課程總計九周,包括三個學習模塊,分別為網絡學習、外籍教員遠程在線互動及面對面研討會。6月19日,在順利完成前兩個板塊的學習后,杜克大學的三位教授來到我院,開始為期一周的“面對面”研討會。
在培訓開幕儀式上,北京臨床醫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我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教授從自身臨床研究經歷講起,指出了臨床研究方法學培訓的實用性與重要性,鼓勵學員要積極主動與外教老師進行互動,系統掌握臨床研究方法學知識,提高科研思維能力。
杜克大學臨床研究高級培訓項目主任 Steve Grambow博士表示,為進一步建立雙方長期穩定的合作交流模式,后續杜克大學校友交流門戶網站將向學員開放,大家可通過網站獲取學習資料,與杜克臨床研究方法學教授進行互動交流,杜克方也將對學員臨床研究動態給予關注與指導。
培訓中,我院方法學平臺負責人孔媛媛副教授為學員們簡要介紹了課程安排。課程采用理論授課與小組討論相結合模式,注重教員與學員雙方互動交流,教員深入各小組的每次交流討論中,進行實時指導,更好的促進學員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除了組內討論,課程還設置了組間互動環節,每小組選派一名“大使”了解并運用PICOTS原則來評價相鄰小組的研究問題,之后回到組內進行經驗反饋,從而加強知識共享,拓展學員研究思路。
培訓結束后,學員以多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在此次課程學習中的感受。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羅曉燕醫生表示,課程非常具有實用性,通過培訓,有助于建立自身科學的臨床研究方法學思維,解決臨床研究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比單純的多發表幾篇文章更有意義!瑞安市人民醫院孫慶豐醫生表示,此次培訓收獲頗豐,從最初不敢用英文表達到最后敢用英文進行研究方案匯報,除了掌握基本的方法學理念之外,口語與演講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非常感謝團隊各位老師的辛苦付出!
本次培訓的圓滿舉辦將為后續課程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我院與杜克大學教職員工也將共同努力,為系統提高我院及廣大醫療院所臨床研究人員科研思維能力,解決更多臨床研究實際問題,搭建體制化、機制化臨床研究培訓體系做出更多有益探索。(國家消化中心)
上一篇: 【改善服務在行動】把最方便的車位留給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