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第五屆醫學家峰會在京舉辦 我院榮獲多項大獎
1月9日,由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報》主辦的“第五屆《醫師報》醫學家峰會(2020)”在京舉辦。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院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位院士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70余位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等管理者,20余位學/協會負責人,各學科菁英、文藝界、出版界、企業界的領導嘉賓400余人參加會議。會上,我院獲十大公益醫院/科室獎,我院黨委副書記、執行院長張澍田獲十大思想力院管專家、十大原創醫學突破兩項大獎,我院副院長張忠濤的著作《普通外科圍術期管理及并發癥處理經典病例解析》獲評“2019中國醫界好書”之“醫學學科類”書籍。
張澍田,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我院黨委副書記、執行院長,國家臨床醫學協同研究創新聯盟秘書長,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消化疾病癌前病變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北京市第十三屆政協常委。
現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會長、世界華人消化醫師協會會長,世界消化內鏡學會指導委員會委員、亞太消化內鏡學會委員等專業職務。多年來,致力于研究消化內鏡介入(微創)診斷與治療以及消化系癌前疾病癌變的分子機制、干預措施及早診早治。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13項,主持或參加國際/國家多中心臨床研究28項,牽頭及參與制定十余項臨床診療、內鏡規范化操作指南14項,占國內主要消化疾病臨床指南和規范的40%。
曾當選國家衛計委“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工程“百”層次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2015年入選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2016年獲評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2018年榮獲我國醫師行業的最高榮譽“中國醫師獎”。
2006年張澍田教授發起組織了“消化直通車萬里行”活動,把先進的內鏡診療技術力量送到邊遠地區。十二年來,該活動已走過甘肅、河北、內蒙古、山東、吉林、遼寧、山西、西藏、新疆等省份的十多個地市,累計培訓各地青年醫師數千人。2016年,消化直通車還開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培訓當地醫生,提高當地消化內鏡水平,造福當地人民。2018年1月,張澍田教授在世界消化內鏡學會雜志發表文章,認為內鏡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醫療技術本身的醫學學科,將“消化內鏡術(endoscopy)”更改為“消化內鏡學(endoscopology)”,獲得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可。
張忠濤,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我院副院長,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普外分中心主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普通外科學系主任。
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外科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外科醫學裝備分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主持多項國家級、市級科研項目,主持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腔鏡手術輔助機器人系統研制(2012BAI014B00)”、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的研發及聯創應用(2017YFC0110900)”。擔任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國際外科學雜志》、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 (中文版)主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肝膽外科雜志》等雜志副主編,Annals of Surgery中文版、《中華外科雜志》等雜志編委。
曾獲“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北京市“十百千”衛生人才“十”層次人選、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北京市級人選、北京市“登峰”人才、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學科帶頭人、高層次留學人才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張忠濤教授帶領的我院普通外科作為“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科技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總后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衛生部)”、“首都醫科大學普通外科學系主任委員單位”、“北京市醫管局揚帆計劃重點醫學專業”、“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和“北京市職工創新工作室”,包括甲狀腺乳腺外科、胃腸外科、肝膽胰外科、減重與代謝外科、肝臟移植外科、消化系腫瘤綜合治療6個亞專科。作為學科帶頭人,能夠敏銳地把握學術發展方向,緊跟普通外科學術發展的最前沿,大膽創新和引進新技術。在單孔腹腔鏡手術技術、內鏡-腹腔鏡聯合診治技術、全腹腔鏡下胃腸道手術技術、門靜脈高壓癥的手術治療、肝臟移植技術等方面處于國內外領先地位,在此基礎上凝煉出兩個主攻方向:微創外科技術的創新與綜合應用及終末期肝病及并發癥的外科治療。(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