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第三屆“友誼-杜克”臨床研究方法學培訓班圓滿閉幕
12月10日,由我院與美國杜克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三期“友誼-杜克”臨床研究方法學培訓班(BFH-Duke Clinical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CRTP)圓滿落下帷幕。12月6日-10日,來自北京、浙江、甘肅、重慶等全國多家醫療機構的53名臨床科研骨干參加了此次培訓。
BFH-Duke CRTP是我院與杜克大學合作開展的國際高端臨床研究培訓項目,旨在加強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溝通交流,建立經常性合作模式,進一步提高我院及廣大醫療工作者的臨床研究水平。2019年2月,我院與杜克大學就《“友誼-杜克”臨床研究國際合作培訓項目(BFH-Duke CRTP)》簽署了五年合作協議,約定每年舉辦兩期培訓課程。前兩期培訓已于2018年5-7月、2019年4-6月順利舉辦,累積培訓人次百余名,收獲學員們的一致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此次培訓為中美雙方合作舉辦的第三屆,亦是參與人數最多、形式最多樣、內容最豐富的一屆。
課程沿用往屆OAO(Online And Offline)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歷時九周,包括三個學習模塊,分別為網絡學習、遠程在線互動以及面對面交流。12月6日,在順利完成前兩個模塊的學習后,杜克大學四位教授來到我院,開始為期一周的“面對面”交流研討活動。
培訓開幕式上,我院院長助理、科技處處長尤紅教授介紹了本次培訓的主辦團隊,并從其親身經歷出發,提出了科研創新對于臨床醫生的重要性及本次培訓的宗旨目標,表達了對當代青年醫務工作者從“合格醫生”轉變為“杰出醫生”的殷切期望。尤紅鼓勵學員要不斷標新立異,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杜克大學臨床研究高級培訓項目主任Steve Grambow教授對諸位學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期待與學員們相互學習、共同探索,深入交流方法學與其他各類醫學科研問題。隨后,來自杜克大學的周賢忠教授、John William教授、羅晟教授分別介紹了自己的研究領域,并表達了來到中國參與培訓授課的喜悅。開幕式由方法學平臺負責人孔媛媛副研究員主持。
此次課程,四位外籍教授圍繞具體的臨床研究問題,分別從確定研究問題、撰寫研究計劃、選取研究方法以及論文寫作等臨床研究全過程展開講解。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訓首次嘗試友誼-杜克共同師資授課模式,為逐步增強我院方法學平臺團隊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惠及更多臨床醫生,宣傳培訓品牌,培訓班期間進行了對外的公開講座并受到了全院乃至外院職工和醫學生的熱烈響應。公開講座共吸引了近120人到場觀摩學習。杜克大學四位教授分別就罕見病藥物研究設計、辨識高質量文獻、功能性數據分析、研究周期中的公共數據使用等四個話題展開講解,并悉心解答聽眾提出的各類問題。
為增進學員與授課教師之間的交流,面授班之余,方法學平臺還組織了團建活動,活動中學員與教授們進行了輕松愉悅的暢談,話題不局限于臨床科研和方法學問題,也包括了各位學員的興趣愛好以及在診療過程中的感受和見聞等。
培訓結業式上,五組學員依次上臺進行匯報,其中第三組成員以情景劇的形式對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呈現,新穎的手法、靈動的演技受到諸位專家一致好評。
活動結束后,學員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參與此次培訓的感受,來自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醫生王亮表示自己通過本次“優質化”、“國際范兒”的課程受益終生,感謝團隊各位老師的辛勤付出;來自重慶兒童醫院的醫生臧娜認為課程非常具有實用性,提高了自身的方法學思維,對解決臨床研究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有極大幫助,并期待能有機會再次參與交流。
第三屆臨床研究方法學培訓班的順利舉辦,是我院持續推動構建體制化、常態化臨床研究培訓體系的良好實踐。未來,友誼人將進一步探索與國內外相關機構的合作交流機制,加強宣傳力度,提升服務品質,為更多的醫務工作者搭建臨床研究學習與實踐的平臺。(宣傳中心)
上一篇: “人類疾病免疫分析中心”在我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