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致敬醫師節】檢驗戰士這半年
不畏艱險無私奉獻,
他們踏上雪域高原踐行初心使命;
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他們奔赴千里之外完成最美逆行;
同心協力眾志成城,
他們堅守抗疫一線筑起鋼鐵長城;
他們就是醫師,一群用生命守護生命的人。
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今年中國醫師節的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對廣大醫務工作者來說,身處的崗位就是他們揮灑熱血的戰場,他們秉承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創造了無數個生命的奇跡。讓我們向所有的醫師們致敬,向生命致敬!
2020年對于我院臨床檢驗中心分子診斷組副主任醫師呂治來說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1月24日除夕的早晨,他接到了參與組建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的任務。此后的半年,他和戰友們堅守在核酸檢測的戰場,為疫情防控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爭分奪秒,組建核酸實驗室
此時,國內的疫情形勢日益嚴峻。為了緩解疾控部門的檢測壓力,減少運送環節和運送時間,縮短檢測報告時間、緩解現行留觀醫療資源緊缺現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遴選了10家醫院分別組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我院因為在臨床檢驗方面的良好基礎,成為首批組建實驗室的市屬三甲醫院。
呂治是科里的業務骨干,在分子診斷方面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2019年,他參與組建了我院(通州院區)微生物分子自免專業組和實驗室信息系統數據庫,這次又成為組建核酸檢測實驗室的不二人選。
在接下來的春節假期里,呂治參與和見證了臨床檢驗中心上下一心、共同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在崗人員不足、儀器設備欠缺、技術培訓不足等種種困難,使實驗室軟硬件條件具備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大年初一,實驗室選址、改造;初二,設備搬運、儀器調試校準、人員培訓、試劑耗材申領;初三,市衛健委專家來院督導;初四,新冠病毒檢測預實驗;初五,專家組現場評估;初六,第一批核酸檢測人員確定。在醫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協調指揮下,病理科、熱研所、臨研所、科研辦、感控處、基建處、醫務處、總務處、信息中心、感染內科等部門全力配合,僅用7天時間建設完成了符合BSL-2(+)生物安全標準和基因擴增評估的核酸實驗室。
服從指揮 打贏疫情阻擊戰
時間緊迫,面對一個任務接一個任務,呂治沒時間多想:“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關鍵時刻必須沖上去。”在確定首批人員名單后48小時內,呂治和同事們完成了技術培訓、排班分組、流程演練、儀器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
2月1日實驗室開始正式接收疑似患者核酸檢測樣本。呂治和95后搭檔張浦華作為第一組進入實驗室。作為團隊中唯一一個參加過2003年“非典”發熱門診工作的“老兵”,呂治有了新的壓力。“自己不能出事兒,還要帶好這些80、90后不能讓他們出事!”面對第一批標本,呂治就一個念頭:規范操作,保證質量,不出差錯,準確發出報告!
于是,呂治反復提醒戰友:進實驗室前1小時就要少喝水,但要吃東西,不吃的話容易低血糖,一犯暈就容易加錯樣;女同事要去理短發,萬一有頭發擋眼睛不好弄;操作要兩人配合,同進同出,既要注意生物安全防護,又要注意防止核酸污染;核酸實驗室工作,冷熱不均,休息又不好,要特別注意保暖,時刻注意體溫變化,避免著涼感冒……大家相互叮囑密切配合,肩上雖然有壓力,但也下定決心打贏這場阻擊戰。
總結經驗,提升檢測能力
疫情緩解以后,核酸檢測工作開始常態化進行。每當新一批隊員上崗交接,呂治都會帶著相機去現場。一來給新隊員們拍照留念,二來跟前一組隊員交流總結經驗,尋找改進方案,進一步優化流程。隔離休整期間,呂治繼續關注疫情防控相關報道,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術指南、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指南、新冠肺炎診療指南以及國外最新研究文獻進行學習。
疫情拐點尚未到來,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容不得半點松懈,在確診、疑似患者和核酸檢測工作量顯著下降時,呂治和戰友們沒有放松警惕。3月26日市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作出“發熱患者全部核酸檢測”的指示時,核酸實驗室立刻切換手工提取方法為自動化提取,及時應對工作量的增加,滿足臨床需求。
籌建方艙實驗室
為進一步提高核酸檢測能力,醫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決定在通州院區建立新的核酸實驗室。
與以往實驗室設計不同之處在于,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既要滿足生物安全實驗室設計規范,又要滿足基因擴增實驗室的驗收要求。為此,呂治配合蘇建榮主任查閱大量規范、標準及相關文獻、參考兩個重要標準:《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設計規范》和《基因擴增實驗室技術驗收指南》,設計新冠核酸實驗室。設計方案先后修改了十多次,呂治也反復與感控處、基建處溝通。他還自學了VISO2003繪圖軟件,根據生物安全專家和基因擴增驗收專家的意見,經過多次修改,占地面積300平米的新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最終成型。
事實證明,正是這次反復論證設計,科學合理規劃下,新的方艙實驗室處理能力顯著提升,在后來應對北京新發地疫情的大規模篩查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進通州,保障“兩會”
通州院區核酸檢測實驗室建成后的首要任務是完成西城院區核酸實驗室的搬遷和工作交接。呂治再次成為第一批進入實驗室的檢驗人員。5月16日凌晨5點,西城院區實驗室儀器設備耗材裝車起運,早7點到達通州院區,立即進行儀器安裝調試,當日下午正式接收第一批核酸樣本,以最短的時間形成檢測能力。
5月21日,全國“兩會”召開,友誼醫院作為保障醫院為代表委員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呂治和戰友們在完成當天的核酸檢測工作后,沒有下崗回去休息而是繼續留下幫助下一班進行報表、配試劑、高壓滅菌等輔助工作。沒有一名隊員提要求,有怨言,忘我工作為保障“兩會”的順利進行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
重裝上陣,并肩作戰
6月中旬,北京出現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全市防控工作再次進入了戰時狀態。6月20日中午,結束上一輪核酸檢測任務、正在家休整的呂治接到緊急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協調遼寧省醫療隊前來支援,將與友誼醫院核酸檢測團隊混合編組,改造核酸實驗室增加儀器設備以進一步提高樣檢測能力。
從6月21日開始,呂治、畢闊、張浦華與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董曉龍、姜繁明、李浩,遼寧省人民醫院的曲波、賀亮組成了實驗室內一支“檢驗男團”,并在首次合作中就展現出了極高的默契度,在嚴格的質量與生物安全要求下創下了當時核酸檢測小組的日最高檢測紀錄。為應對不同來源的數量龐大的核酸檢測樣本,每個隊員在工作中都精神高度集中,對每一批上機標本負責到底。利用實驗間歇,隊員們還會開展“頭腦風暴”,提出新模式下的問題與建議,總結經驗,改進流程,為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效率進行打討論。
在這20余天共同戰斗中,北京友誼醫院與遼寧醫療隊組成的核酸檢測團隊完成了6萬余人次的檢驗量,日均檢測4300余人次,最大日檢測能力達到1萬例以上。呂治和戰友們順利完成了核酸檢測任務!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轉眼到了7月,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常態化,核酸檢測實驗室一刻也沒有放松。這一次,呂治連續工作了23天沒有回家。兒子很想爸爸。呂治便把自己在實驗室工作的照片發給兒子。孩子在一群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防護鏡的人群里好不容易才認出哪個是爸爸。兒子哭了,說很想他。于是,他發給兒子一首詩,鼓勵孩子更是激勵自己,這是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檢驗戰士這半年,有苦也有甜。呂治說:發出正確可信的檢測結果、及時控制疫情蔓延是我們檢驗人的光榮與使命!
在核酸檢測實驗室運行的半年時間里,醫院黨委統一部署,防控領導小組科學調配,抽調了病理科、熱研所、肝病中心、實驗中心等科室的業務骨干支援臨床檢驗中心。截至目前,共有11批87人次參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完成檢測樣本13萬多份。他們爭分奪秒、夜以繼日的工作,為確診患者盡早得到有效治療贏得了時間,為院內疫情防控提供了保障,為守護首都百姓健康貢獻了力量!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