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院感女強人 溫柔急先鋒
醫院的疾病控制與預防感染管理處是負責傳染病、醫院感染防控的管理科室。可能大家對這個科室并不熟悉,不了解他們的日常工作,但對于醫院來說,他們發揮著醫院內外雙重防控傳染病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他們承擔了與全院上下所有科室息息相關的、極其瑣碎而繁重的工作。作為我院感控處的副處長,周春蓮自今年年初疫情出現以來就一直處于異常緊張忙碌的狀態,加班、通宵工作時常發生。她協助感控處長陳惠清的工作,主要負責防控策略、制度的提議、草擬及西城院區的日常管理。醫院專職從事院感防控工作的只有5個人。為了加強疫情期間的防控工作,醫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從相關部門抽調了具有感控經驗的業務骨干前來支援,組成醫院感控團隊。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中,周春蓮與院感團隊一起,用科學筑起醫院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深入一線讓工作真正“落地”
這是1月23日晚上9點,由于醫院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的超負荷運轉,醫院緊急組織會議,決定將內科樓部分病區臨時改裝成符合院感要求的隔離病房。針對疫情防控的要求,隔離病區需要具備“三區兩通道”,三區即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兩通道指的是醫務人員通道和患者通道。在有限的空間里,如何快速的劃分出這些區域,保證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安全成了最大的難點。各部門都在等待感控處給出病區改造的建議,頂著巨大壓力的周春蓮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在短短的24小時里,帶領保衛處、總務處將病區空間合理化,不僅設計出了滿足基本防控需求的清潔空間,還將醫療空間盡可能最大化。
在疫情發生之前,大多數科室的醫療流程與工作流程通常不會細致的與院感防控相結合,而如今,所有科室的任何一個細小環節都會與感控處進行敲定。孕產婦是醫院接診患者中比較特殊的群體,如果遇到急產患者伴有發熱等癥狀,需要進行篩查。在新冠相關檢查未得結果的時候,產婦應如何快速進入急診大門,怎樣推進手術室,又該如何回到病房,這些都需要周春蓮與感控處主任陳惠清一同到實地走流程,把每一個可能的情況記錄下來,并進行研究討論,最終出具一份實用性強、安全性高的工作方案。其實除了婦產科,疫情期間,很多科室的醫療流程都需要周春蓮的實地摸索,每天的步數上萬已經是家常便飯。她常說:“我不贊成感控處的同事坐在辦公室工作,我們要求大家都能與臨床科室一同實地探查,讓出具的醫療方案和流程真正能落地”。
變身神探多次連夜“流調”
夜里2點,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把剛剛進入夢鄉的周春蓮吵醒了,電話那頭是急診科主任王國興的聲音。“周處,這邊發現一個疑似新冠的患者,請您來醫院做流調”。“流調”這個詞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是傳染病防控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簡單來講,流調就是通過抽絲剝繭式的調查詢問,了解疑似患者短期內的暴露情況、接觸情況等,將一個個看似毫不關聯的片段,串成一條條緊密連接的傳染鏈條,然后通過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等措施,保護廣大群眾的安全。負責現場調查和疫情分析需要流行病學的專業人員,所以這項工作都是由感控處的處長、副處長輪班進行。在接到這個電話時,周春蓮就知道這一晚又將是不眠夜,她需要馬上趕回單位進行一系列緊張而忙碌的“流調”工作。疫情出現以來,周春蓮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被深夜的電話吵醒,也不記得在醫院通宵工作過多少次了。
趕到醫院前,周春蓮給護理部、保衛處、總務處和相關臨床科室的值班人員打電話,提醒他們做好準備進行配合。到達醫院后,周春蓮從醫療系統中調取了該疑似患者的就診軌跡,包括所及科室、付款窗口、自助機具使用情況等。隨后她與患者本人進行電話溝通,確定他的行動軌跡和近期接觸過的人員。在確定了患者在院內的路線后,她又來到中控室,與保衛處一同對監控錄像進行查看,了解在此期間與患者有過接觸的醫、護及其他工作人員,并確定這些接觸者的個人防護程度,以判定他們的是否為密切接觸者。之后,她與這些接觸者一一聯系、與所在科室溝通,安排準備隔離空間等。
這些工作往往耗費大量的時間,“我們在夜里盡可能地多做一些工作,一方面是確保第二天的臨床工作能正常有序開展,另一方面如果這位疑似患者確診,也可以盡早將所有相關人員隔離,將院內外風險降到最低”周春蓮說,“雖然做流調工作非常繁瑣,但全院各科室的默契與支持讓我感動,每次請相關科室配合,他們都不問為什么,立即按照我們說的做,這種超強執行力也體現了友誼人的精神。”
耐心細致使流程無懈可擊
在工作中,周春蓮非常謹慎認真。如果在某個地方發現了細小的問題,她總會第一時間想盡辦法把問題解決,因為她腦海中時常回響著如果存在僥幸心理,壞事就有可能會發生的“墨菲定律”。
這半年來,每天周春蓮都要接、打近200個電話,微信更是有無數封,里面不僅有詢問做法的,還有發布通知、組織會議的,光是處理這些內容就已經讓她應接不暇。由于疫情相關工作所涉及的科室非常多,有一次同樣一個問題,周春蓮給不同科室的人分別解釋了5遍,但她依舊非常耐心。她說“雖然每天睡眠不足會讓人情緒變得急躁,但只要想著自己回答了5遍相同的內容,可對于他們每個人都是第一遍,內心就會平靜許多。不僅不能煩躁,還要耐心全面地給出答案。”
在同事眼中,周春蓮是一個溫柔的“好脾氣”,臉上永遠都是笑瞇瞇的。因為她業務水平強,總是沖在一線,所以大家事無巨細都會找她,她也總是很耐心的一一解決,即便有時候工作到深夜,也從沒聽過她的抱怨。
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感控處的工作翻倍的增加。近半年,她嚴格遵守“兩點一線”的準則,不聚會,少乘公共交通,甚至連父母家都沒有回過。繁重的工作雖然使她疲憊,但她覺得從中獲得了更多。在她看來,經過這次疫情的“洗禮”,包括自己在內的感控處所有同事都得到了極大地鍛煉,成長速度迅猛,即便新來的職工現在也可以獨當一面了。對于院感工作,周春蓮更加抱有信心:在這半年,院感防控的意識已經深深地植入在各科室中,很多制度流程也越來越完善。“我對未來充滿希望,相信未來醫院的醫療流程將更加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也會更得心應手”。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