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在兩項重量級創新大賽上取得佳績
近年來,我院大力支持創新技術轉化,接連取得多個突破性進展,獲得累累碩果。近日,醫院多個創新技術轉化項目在兩項重量級創新大賽上取得了突出成績。
9月13日,歷時4個月的“第三屆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創業大賽”歷經初賽、復賽與決賽,在北京落下帷幕。著名普外專家、我院副院長張忠濤教授的《單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項目從46個決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以全場第二名的好成績榮獲一等獎。北京友誼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王林娥的《人工耳蝸植入術用皮瓣保護器的研發與應用》項目、供應室護士長袁園的《腔鏡防霧裝置》項目、醫保外科護師田文靜的《便攜造口測畫工具》項目榮獲三等獎。
作為醫療器械行業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創業大賽”由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及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指導、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旨在匯集全球創新人才、項目、產品及創服資源,助推國際創新協作,加快醫療器械臨床科研及院所成果轉化;打造醫療器械創新大環境,促進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持續創新發展。本屆大賽歷時4個月,共吸引了多達665個海內外項目報名角逐。
張忠濤教授團隊自主設計研發的新型“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致力于緩解單孔腔鏡手術操作難度大的問題。機器人本體擁有柔性手術執行臂、懸掛定位機械臂,主操作臺使用主從控制系統,影像工作站使用3D顯示系統與影像攝錄系統。該項目有9項指標超過科技部性能標準,擁有“一體化成型”蛇骨技術、“一感多知”技術、精控技術等諸多創新亮點。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在診療方面進行創新,拓展了單孔手術適應證范圍。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該項創新成果的臨床應用會使更多患者受益。
王林娥的“人工耳蝸植入術用皮瓣保護器”解決了耳科手術頭燈照明帶來的操作不便的問題,設計伴有照明功能的皮瓣保護拉鉤,減少了手術器械對術者視線的遮擋,提高了視野量度,節約了手術時間,降低了術中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田文靜的“便攜造口測畫工具”關注造口患者日常居家更換造口袋的便捷需求,設計的測畫小工具,幫助患者家屬輕松、準確地剪裁出合適的造口底盤形狀,方便造口袋的佩戴和使用。袁園團隊的“腔鏡防霧裝置”同時滿足了內鏡手術鏡頭的防霧和防損需求,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保證滅菌質量和感染管理符合行業規范要求,可減少術中醫療不良事件的發生。
9月8日,2020海外人才創業大會(OTEC)全球創業賽抗疫創業賽道(X賽道)決賽舉行。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護士吳素瓊、苑黎娜的《霧氣自清潔護目鏡》項目歷經層層選拔,榮獲“抗疫創新先鋒”獎。
OTEC是北京市朝陽區打造的服務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的一站式平臺,致力于營造區域優質創新創業環境、宣傳區域人才及產業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創新創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為鼓勵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創業人才,今年大會特別推出抗疫創業賽道。經過前期的項目報名和嚴格篩選,共有11個優秀項目進入項目總決賽,其中兩個創新項目是來自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北京友誼醫院的《霧氣自清潔護目鏡》便是其中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線醫務人員需身穿層層防護裝備工作,護目鏡容易起霧,影響視線,給日常診療、護理工作帶來不便。針對此種情況,吳素瓊、苑黎娜設計了一款具備除霧、排水功能的護目鏡——霧氣自清潔護目鏡。該產品操作簡單、除霧效果良好、保證使用者視野清晰。該項目已于今年6月通過中國(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申請了專利,7月獲得授權審批。希望該項成品在投入生產使用后,可以幫助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更好地科學防護、服務患者。
我院科技處成果與轉化辦公室作為醫院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前期積極組織以上兩項賽事的院內申報工作,并對入圍決賽的各個項目組均進行了2次以上的“一對一”專項輔導,提供了包括完善路演幻燈及模擬路演決賽的服務,為選手們取得好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我院通過在院內引入國家知識產權標準化管理體系、搭建科研管理與科研人員間的成果轉化合作全鏈條,設立“技術經理人”和“知識產權專員”,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制度,形成了科技成果轉化“友誼模式”在未來,我院將繼續推動創新技術轉化發展,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促進”的科學體系,向社會貢獻更好、更有價值的醫學科技成果。(宣傳中心)
下一篇: 歡迎新員工 新時代的友誼又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