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首次成功運用新術式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
隨著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傳統腰椎減壓融合內固定術是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標準,但該術式會導致較高的慢性疼痛發生率,給患者帶來痛苦。隨著技術的進步,脊柱內鏡技術為腰椎退變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契機,該術式的發展使得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的治療進入到了微創化操作的時代。
近日,我院(通州院區)脊柱外科楊雍主任團隊在脊柱微創領域再創佳績,在脊柱內鏡輔助下為一名腰椎管狹窄癥,合并腰椎4-5節Ⅰ度滑脫的患者成功實施鏡下減壓融合內固定術。這也是我院成功實施的首例“脊柱內鏡輔助下腰椎減壓融合內固定術”。
李女士今年59歲,近日感到腰痛伴左下肢疼痛,行走 100 米即疼痛難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在家人的陪同下,李女士慕名來到我院(通州院區)脊柱外科門診就診。經查核磁共振顯示:李女士腰椎管狹窄,腰椎 4-5 節滑脫,硬膜及雙側腰椎5節神經根受壓。
經過楊雍主任團隊的認真討論,結合李女士實際情況,最終決定放棄傳統開放式減壓融合固定的手術方案,采用創傷更小的“脊柱內鏡輔助下,腰椎減壓融合內固定術(Endo PLIF)”手術方案。
術前,靜脈全麻后,在脊柱外科主任醫師楊雍及李錦軍的指導下,副主任醫師張國強應用大通道脊柱內鏡(Delta 系統),首先使用鏡下環鋸環除部分關節突關節,切除腰 4-5 椎間盤髓核組織,減壓神經根;然后處理椎間隙,刮除終板軟骨,填入自體骨及人工骨骨粒,放置椎間融合器;最后 C 型臂透視下,經皮植入椎弓根螺釘,加壓鎖緊。術中精準定位,應用可視化內鏡、射頻刀頭、鏡下環鋸、鏡下鉸刀等先進的微創器材,精細操作,手術獲得成功。術后李女士癥狀立刻緩解,第二天即下床活動。
楊雍介紹:Endo PLIF 技術具有臨床實用性,真正實現微創下神經根的減壓、椎間融合器的置入、撐開固定及滑脫復位,術后可獲得與傳統開放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此技術為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可選方案。與傳統手術相比,Endo PLIF 這項骨科微創新技術,具有手術切口小、肌肉剝離損傷少、術中出血少,術后疼痛輕微的優點,不會出現傳統手術的慢性疼痛,能夠很好的消除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恐懼與擔憂。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器械的改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療由開放手術向微創融合手術發展是歷史的潮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手術必須掌握好手術適應癥才能有好的療效,而且遠期療效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目前我院脊柱外科開展的脊柱內鏡手術有:椎間孔入路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椎板間入路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后路大通道“K-hole”頸椎間盤髓核摘除術,脊柱內鏡輔助下腰椎減壓融合內固定術等多項治療技術,切實為廣大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優質的微創手術方案,解除患者病痛。(骨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