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溫暖2020】用愛守護 用心呵護 鑄就患者的康復之路
2020年,我們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變身白衣戰士,沖到了戰“疫”的第一線。無論是沖鋒陷陣馳援武漢,還是夙興夜寐守護首都,友誼人都充分展示出了醫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醫者擔當,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國內疫情已經進入常態化,我院的各項醫療工作也逐漸恢復如常。
這一年,是不尋常的一年,相信今年留給我們的回憶除了驚心動魄,還有振奮、有感動、有溫暖......
故事的講述者小李是我院的一名康復科患者。今年3月,24歲的小李在老家突發腦出血,幾個月后,她選擇回到北京,來到我院進行康復治療。在科室的精心治療與耐心開導下,小李的身體逐漸恢復,她的身心都得到了治愈,重燃了對未來的希望。
她說:“每一次做康復,我都很開心,我都能感受到康復科想要傳達給患者的那種鼓勵與信心。我在康復科遇到了許多患者,雖然大家都是來看病的,但大家都樂呵呵的,沒有愁眉苦臉,我想這種樂觀的精神也是我來這里的一大收獲。”
我今年24歲,是友誼醫院康復科的一名患者。今年3月疫情暴發期間,我在湖南老家突發腦出血,右基底節出血,左側偏癱,做了開顱手術,之后在株洲進行后續治療。八月中旬,我來到北京繼續進行康復。當時很多朋友問我:“在株洲康復做的好好的,為什么要突然換一個地方?”因為我覺得,身體在慢慢變好,脫離了輪椅,很多事也可以自理了,發病之前我也一直在北京發展,我希望回北京做康復,能夠讓我慢慢回歸到以前,一個健康的正常人的生活狀態。
回北京之后,我也去過很多家醫院,最后我選擇了在友誼醫院進行一個長期的康復。選擇這里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很喜歡我的康復師——任偉醫生。在做第一次康復的時候,我就感覺到她的一些細微關注點和大部分我遇到的的康復師不太一樣。當時我的一個情況就是左手的肌張力比較高,在8月份任老師給我做第一次治療的時候,她就非常注意這一點。她認為,首先得把肌張力降下來,這也是我當時的想法,我們有一拍即合的感覺。在進行了大概不到一個月的治療之后,我的手部肌張力就得到了很好地控制。康復治療到第五個月,我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目標的勝利,我的步態、上下樓梯的穩定性以及速度,都得到了提升。
在康復過程中,除了治療,任老師還經常與我聊天。每一次聊天,任老師都能引導我變得更加積極,我的心態也因此越來越好,產生了沒有什么事是過不去的信念。
康復科整體的氣氛就是這樣的積極向上。每一次做康復,我都很開心,因為我能感受到康復科傳達給患者的鼓勵、信心。我在康復科遇到了許多患者,雖然大家都是來看病的,但大家都樂呵呵的,沒有愁眉苦臉,我想這種樂觀的精神也是我來這里的一大收獲。
5個月以來,我也去很多其他科室檢查了身體,婦科、皮膚科,耳鼻喉,介入科等,每次就醫的過程都特別順利,醫院的管理流程很好。甚至在每次去坐電梯的時候,我遇到的電梯管理員都非常積極樂觀,在這短暫的時間里,我們偶爾會聊上一兩句,她雖然在干一份或許有些枯燥的工作,但是每每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活力,她也將這份活力傳遞給了大家。
突發的這場疾病好像要把我的生活摧毀,過去的九個月,我像回到剛出生的時候,不會拿東西、不會走路,然后慢慢地學習。雖然很困難,但我覺得自己沒有被擊垮,在友誼醫院的康復治療也讓我的信心重拾。我曾看到雜志上說“2020是最差的一年。”雖然于我也是如此,但如今幾乎痊愈的我又再次燃起了希望。2021年我要抱著積極的心態去實習,去讀我喜歡的專業,我相信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著我,我也會以最好的狀態去迎接它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