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疫苗接種與支援保障醫療隊為市民提供專業和溫馨的服務
疫苗接種是疫情防控的最有力的保障措施。近期,北京市加快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疫苗接種人數和劑次不斷增加。我院按照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健康委和醫管中心的統一部署,組建疫苗接種與支援保障醫療隊進行居民疫苗接種工作。針對服務百姓人群多、時間集中、任務量大、場地空間有限等困難,醫務人員集思廣益,因地制宜改造環境,制定科學、細化的路徑,專業、嚴謹的篩查注射流程和溫暖、貼心的宣教隨訪等,保障接種的安全性,讓百姓提升信任度和獲得感。
接種陣地有“全方位守護”
疫苗接種涉及多團隊合作,接種點安排了“全方位守護”。所有醫護人員均需經過嚴格的系統培訓及考核后方可持證上崗。我院選派業務精通的管理干部,根據現場環境,按照“行走路徑最小化、接種環境最佳化”的原則設立篩查區、接種區、觀察區;篩選豐富經驗的急診、內科等醫師認真詢問、仔細篩查,確定好病史和過敏史,“把握好指征”,確保注射的安全性;護理人員遵守“三查十對”,執行標準化注射,保證信息核查及操作的精準性;篩選高年資的重癥、急診醫護人員在觀察區進行巡視,做好健康觀察;疾控人員全程跟蹤疫苗,保證“一人一苗一碼”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此外,疫苗接種區還設立了志愿者,進行路徑引導、物資傳送及終末消毒等工作。每次疫苗接種,不同人員各司其職,全面配合,保證了疫苗接種的安全性和精準性。
對于盲障、獨臂、行動障礙等特殊人群,醫護人員及志愿者會為他們進行全程一對一的服務,協助暴露注射位置,并用手指的觸感來告知接種部位,接種后幫忙按壓,并特別貼上了防水貼膜,以便他們回家后避免針眼著水,全程予以關懷。
“盡我所能為居民服務”
由于疫苗接種和保障任務時間及人群不固定,外派醫療隊員放棄了節假日和午間休息,開啟“5+2”、“白+黑”的工作模式,重復著一次又一次的篩查、接種、觀察、宣教任務,早上起早到、中午吃飯輪流來、晚上等到最后一位接種者完成才整理清點、終末消毒,保證注射點兒不停歇。很多醫療隊員居住地和接種任務地點相隔很遠,凌晨四五時出發,半夜歸來,都是常事,但他們毫無怨言,只為筑強堡壘,做好保障。
疫苗接種初期還在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為了避免接種者因為接種時暴露上臂三角肌而可能出現著涼等情況,醫療隊提出了“23度”關愛。除關注隱私保護外,醫護人員還會提前到崗打開空調或取暖設備,保證室溫維持在人體最佳適宜的23度,提升舒適度,減少緊張感。有些百姓會有暈針的現象,護士們的手機里都保存著輕緩音樂,還準備著小糖果,注射時會針對緊張的人群進行放松舒緩的治療措施。此外,為了減輕大家接種疫苗時的疼痛感,隊員們多次討論,總結出了“進針快且深,推藥慢且緩”的注射方法,還設立了“言語輕、動作輕、宣教全”的服務理念,很多百姓都在接種后稱贊道“真的一點兒都不疼”。和醫院的醫療工作不同,篩查及宣教中的言語溝通和心理疏導更為重要,醫療隊員針對大家的共性需求,制作了圖文并茂的宣教卡片和二維碼,提升了百姓的自我觀察能力及參與度。
從今年1月至今,按照全市統一要求和調度,除完成院內醫務人員的疫苗接種外,我院累計派出26批次550余人的醫護人員赴西城、通州、豐臺等,完成了3.5萬余人次的疫苗接種及11萬人次的接種觀察救治保障。未來,我院將繼續按照北京市的要求,堅持科學、規范、安全的原則,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及服務溫度,高質、高效完成疫苗接種工作,為盡快建立首都防疫屏障做出貢獻。 (宣傳中心)
下一篇: 黨史學習教育市委宣講團走進北京友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