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加強醫療管理做好院感防控
在8月6日下午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我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張忠濤介紹了我院疫情防控與醫療服務工作。
張忠濤介紹,為阻斷病毒傳播渠道,嚴防疫情擴散蔓延,按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療救治和防院感組部署,我院嚴把院感防控關口,堅持“四早”要求,壓實“四方責任”,強化管理,改善服務,優化流程,努力使人民群眾安全、規范就醫。
加強院內人員管理,夯實院感防控責任
醫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根據疫情變化,及時修訂防控制度及規范,開發了健康監測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手機“健康上報”模塊,上報職工體溫、癥狀、健康寶等信息;動態監控在院患者體溫,異常患者信息每日4個時間點推送至臨床科室負責人,并及時進行處置;成立高風險人員排查工作組,第一時間啟動感染者地區來京就診及院內人員篩查,截至目前已經啟動12次大規模排查;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住院患者,實施單間隔離治療,同時加強病區人員及物體表面采樣檢測;嚴格實施核酸檢測篩查措施,建立全院所有人員核酸檢測臺賬,落實不同崗位人員核酸檢測頻次。今年以來,全院共組織了37次核酸檢測,累計檢測10萬余人次,結果均為陰性。制定第三方服務公司疫情防控管理辦法,動態調整保潔、保安、物業等人員疫情防控要求,固定服務人員和范圍,持續監測健康狀況,確保了外包服務人員疫情防控安全。
強化門急診服務,筑牢疫情防護網絡
持續加強門急診防控管理,嚴格遵守三級預檢分診篩查制度和首診負責制,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就診人員采取流行病學接觸史詢問、復查核酸檢測等措施,對有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患者,及時做好信息登記,采取閉環管理;為減少患者在院時間,避免人員聚集,采取二碼合一,患者掃一次二維碼即可完成健康寶登記并進行醫院流調表填寫,方便患者就診;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和分時段就診,提供多平臺預約掛號、候診時間精確到30分鐘;采取“一室一醫一患”措施,增加診療室數量,為老年患者設置無碼登記通道;為降低就診高峰人群密度,在西城院區開設周末全天門診,通州院區開設周末半天門診,為患者提供更多就診時段選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確保急危重癥患者診療安全,堅持“分類處置、重癥優先,綠色通道、個性安排,緩沖隔離、加強防護”原則,實施急診急救患者診療全過程安全集成管理,開通19條綠色通道,發揮醫院急診急救的綜合優勢,在急診區域設CT室和超聲室,24小時接診,實現醫療、護理、化驗、檢查、交費、取藥、后勤保障“一站式”服務,患者無需離開急診區即可完成相應檢查和基本治療,降低了院內感染風險,為危重患者贏得搶救時機。醫院嚴格規范發熱門診管理流程,嚴格落實“1+3”檢查(即新冠病毒核酸、血常規、新冠病毒抗體和CT檢查),對就診患者實行閉環管理,在核酸檢測結果未報告前,嚴格對患者隔離管理;為減少發熱患者等候時間,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流程前移,患者掛號后優先進行核酸檢測,再按照順序依次就診,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助力精準防控
醫院所有病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堅持非必要不陪護、不探視。為解決住院患者親友探視問題,建立信息化探視系統,利用院內移動終端、管理端與親友探訪端進行視頻探視,使親友隨時探訪患者,了解高齡、急危重癥患者的最新狀態,有效緩解疫情防控期間無法探視帶來的不便。為了滿足患者的核酸檢測需求,醫院抽調專門力量保障檢測,通過京醫通、醫院公眾號、健康寶和114等多途徑預約方式,實施預約核酸檢測。為保證快速檢測,醫院將檢測時間移至早7時至晚6時,中午不休息,增派核酸實驗室人員、增加實驗室檢測頻率,實現了單日可檢測4000余人次。
下一步,醫院將繼續按照醫療救治和防院感組的要求,堅持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兩手抓,履行好市屬醫院診療救治服務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為首都疫情防控做出應有的努力。(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