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多項成果亮相服貿會
9月2日至7日,以“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首鋼園舉辦。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已成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高水平國際一流展會。本次服貿會首次設立健康衛生服務專題展,該展一經亮相就吸引了大眾的目光。我院作為參展醫療機構之一,通過展板、視頻、演示等多種形式,展現醫院科技創新、智慧醫院、醫療服務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重點介紹了醫院在研究型病房、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際醫療中心上取得的成績。服貿會期間,醫院領導、專家參加了公共衛生高峰論壇等多場論壇,醫院與四家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
研究型病房:關注前沿 醫藥協同
研究型病房是我院本次展陳推介的重點之一。“看,這個是在研究型病房進行的同位素示蹤物質平衡試驗,這個月就要開展首例受試者的入組工作了?!惫ぷ魅藛T向駐足在展位前的觀眾進行介紹。去年12月,我院建立了華北地區首家整體符合放射輻射防護要求的核素病房,打通該技術的“北京流程”,建立“北京標準”,讓化學創新藥的研發更加順暢。通過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示蹤技術,藥物及其代謝物的主要排泄途徑及排泄回收率就能被精準記錄,這是國際通行的創新藥物臨床物質平衡研究的金標準。
作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建設單位,我院研究型病房在2年內已開展40余項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的臨床研究,在臨床評價技術和信息化應用等方面做出了諸多探索。近年來,研究型病房積極探索智能信息技術在臨床研究中的應用,聯合肝病中心開展研究,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應用2E(EConsent/電子知情、EPayment/電子支付)系統于乙肝治愈藥物臨床注冊研究中。
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創新推動醫療進步
我院作為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臨床研究、平臺建設和技術推廣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績。中心建立“一體兩翼”的組織管理模式,搭建多層次、輻射全國的臨床研究協同網絡,穩步推進多項臨床醫學研究,規范指南,并將適宜技術推廣至全國100余家基層醫療單位,為提高消化疾病臨床診治水平、創新和轉化能力、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和技術普及做出重要貢獻。
中心積極建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疾病臨床診治體系,基于深度學習和圖像處理算法研發的“人工智能內鏡下精準識別輔助診斷系統”是人工智能動態輔助診斷系統在胃鏡領域的首次應用,可以輔助醫生對病變進行診斷,改善早期胃癌檢出率過低的問題。
中心牽頭全國臨床數據平臺搭建,搭建中國乙肝隨訪與臨床科研平臺(CR-HepB),中國結直腸癌手術病例數據庫網絡登記系統 (CCBD);大中華減重與代謝手術臨床數據庫(GC-MBD);中國TaTME 網絡登記協作研究網絡系統等,積極引領技術創新并向全國推廣。
國際醫療中心:仁愛為先博精為重,服務一流質量取勝
“國際醫療中心”板塊是我院此次重點展示的另一大特色內容。國際醫療中心是我院根據社會需求所設立的,全體工作人員堅持以“仁愛為先,博精為重,服務一流,質量取勝”為宗旨,滿足國內外各界人士對高端的健康管理、醫療保健或醫學美容需求。
國際醫療中心門診涵蓋內、外、婦、兒、口腔、眼、耳鼻喉、皮科、中醫科、熱帶病、腫瘤科、理療科、營養科等各個科室,并可提供特需知名專家的預約及門診掛號服務;住院病區可以提供各種疾病的診治、保健醫療及住院體檢服務;與國內外多個知名的醫療保險公司合作,提供快捷方便的醫療服務;讓患者享受到全面的高層次健康體檢及健康管理。
微米級耳科CT:科研創新 引領全球
“最優空間分辨力達50微米,可以分辨2根發絲粗的結構與病變,清晰識別耳部的微小結構,能夠準確診斷以前‘看不清’的耳部病變……”工作人員正在介紹的是由我院副院長、影像中心主任王振常教授牽頭研制的世界首臺十微米級臨床耳科CT設備。
耳聾、耳鳴、眩暈等耳科病癥影響我國上億人口,是重大衛生問題。但是,由于耳部一些骨頭結構微小,在影像學診斷中存在“看不清、看不準”的難題,導致一些隱匿疾病無法得到精準診斷。由王振常教授領銜攻關,歷時五年突破軟硬件等一系列核心技術難關,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臺微米級臨床耳科專用CT設備,填補了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空白。該設備空間分辨力達50μm,比通用CT分辨力提升6倍,輻射劑量降低2/3。擁有它,醫生就如同有了一雙“火眼金睛”,能清晰識別耳部的微小結構,讓耳部疾病無處遁形。
高峰論壇思想齊碰撞
9月3日下午,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澍田參加了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公共衛生高峰論壇。論壇以“加強國際醫藥科技創新合作,助力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為主題進行討論,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創新發展局面。
9月6日,我院黨委常委、副院長、普外中心主任張忠濤參加了糖尿病與代謝性病診療論壇。論壇聚焦糖尿病及代謝病治療領域的臨床診治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進展,匯聚行業專家共同探討糖尿病診療領域的機遇與挑戰。張忠濤在論壇中圍繞“減重器械的研發進展”作了主題報告。
9月3日,我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系副主任、北京中西醫結合所常務副所長李麗教授參加了中醫藥健康產業國際智庫高峰論壇,共同啟動了“首批入駐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中醫藥文化與產業國際服務平臺”。
活動不斷 精彩不停
論壇現場,我院與四家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李昕參與簽約。
9月4日,在健康衛生服務展區的路演臺上,我院進行了研究型病房相關內容的宣講,為在場的觀眾介紹了研究型病房的基本情況。
未來,醫院將進一步深化醫療和技術合作,共同為守護人民健康而奮斗。(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