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輕松讀懂肝功能檢查結果
為更好地發揮三甲綜合醫院社會責任,促進健康科普知識傳播,挖掘友誼科普人才,為廣大醫務人員搭建展示的舞臺,我院宣傳中心、疾病預防控制與感染管理處、工會聯合舉辦我院首屆“友誼科普有益健康”科普大賽。大賽受到了醫院各科室的積極響應,收集到大量優秀的文章、漫畫、短視頻作品投稿。節選部分科普文章進行展示。
一提起來肝功能,相信很多人會說,就是轉氨酶嘍。其實不然。轉氨酶僅僅是肝臟生化檢查的指標之一。轉氨酶是否正常,并不能代表肝臟是否損傷及其損傷的嚴重程度。那么究竟肝臟生化檢查有哪些?如何解讀這些指標呢?
肝臟的生物功能有哪些?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承擔著維持人體生命的重要功能。它不僅僅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質、膽紅素、膽汁酸等各種物質的代謝樞紐,還是重要的解毒工廠和免疫場所。
肝功能檢查包括哪些呢?
肝臟在發揮以上重要功能的過程中涉及到各種酶譜參與。在臨床上,我們通常檢測的肝臟生化指標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移酶(GGT)、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膽堿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如何解讀肝功能檢驗指標?
簡單來說,根據肝損傷模式不同, 我們可以將這些指標分類:
下面,我們來詳細地解讀下各個指標的含義:
反映肝炎癥損傷指標
1 肝細胞損傷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是反映肝細胞損傷的最常見指標。
ALT主要分布在肝細胞質,AST主要分布在肝細胞線粒體。因此,當致病因素(如感染、藥物等)導致肝細胞變性、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時,肝細胞釋放ALT,導致ALT升高;而當肝細胞嚴重損傷、壞死時,導致肝線粒體釋放AST。簡單來說,ALT反映肝細胞炎癥,AST更突出肝細胞壞死。在臨床上,很多因素如病毒感染(如甲乙丙戊等常見嗜肝病毒和EBV,CMV非嗜肝病毒)、酒精、脂肪、藥物毒物、免疫等均可造成肝細胞損傷,進而出現轉氨酶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肝細胞大量壞死時,ALT、AST 枯竭,此時血清中ALT、AST反而正常或降低,但黃疸卻持續升高,出現了所謂的“酶膽分離”,提示肝臟嚴重損傷。此外,ALT、AST除了存在于肝臟外,尚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腎臟、腦、胰等臟器中。因此當存在心肌和骨骼肌損傷時,轉氨酶也可異常升高,尤其是AST。
準確來說,ALT、AST是肝細胞損傷的敏感指標, 但并不是特異性指標。
2 膽汁淤積性損傷
堿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轉移酶(GGT)又稱為膽管酶,兩者同時升高,提示存在膽汁淤積,病變來源于肝膽系統。臨床上常見于肝外膽汁淤積性疾病(如結石或腫瘤所致的膽管部分梗阻)、肝內膽汁淤積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硬化性膽管炎等)。特別注意的是,ALP還來源于骨骼、胎盤、腸道或腎臟。因此妊娠、青少年成長發育期、骨骼疾病及部分腫瘤時亦可出現ALP升高。此時,GGT有助于提示ALP是否為肝來源。
反映肝臟分泌/排泄(膽紅素代謝)的指標
反映肝臟分泌/排泄(膽紅素代謝)的指標包括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
正常血中膽紅素主要來源于衰老的紅細胞。紅細胞死亡后,釋放出來的膽紅素被稱為非結合膽紅素或間接膽紅素;然后被血流帶到肝臟,經過肝臟這個“加工廠”,變成了結合膽紅素或直接膽紅素(DBIL)。繼而被肝臟細胞排泄到各級膽管,經腸道細菌作用,大部分隨糞便排出,少部分經腎臟排出。
因此,膽紅素有3個指標,分別是總膽紅素(TBIL)、結合膽紅素(DBIL)和非結合膽紅素(IBIL)。當血中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大于34.2umol/l)時,會出現尿黃、皮膚及鞏膜黃染,即臨床上所謂的“黃疸”。臨床上也常分為溶血性黃疸(導致膽紅素產生過多,以IBIL升高為主,發生在進入肝臟前)、肝細胞性黃疸(各種類型的肝炎、肝硬化等導致肝細胞受損,以DBIL和IBIL同程度升高)和膽汁淤積性黃疸(膽道結石、腫瘤等梗阻導致膽汁排泄受阻,以DBIL升高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非肝病專業的醫學人員,將黃疸與膽汁淤積混淆。兩者并不完全等同。膽汁淤積包括膽紅素在內的全部膽汁成分淤積;膽汁淤積早期,僅僅有膽管酶(ALP和GGT)升高,可不一定出現黃疸。隨著疾病進展后期,膽紅素超過34.2umol//l時才出現黃疸。
反映肝臟合成功能指標
白蛋白(ALB)、膽堿酯酶(CHE)、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原活動度(PTA)是肝臟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標,這些指標真正反映了肝病的嚴重程度。
ALB僅在肝臟合成的,半衰期21天。當肝臟功能障礙時,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通常來說,白蛋白水平與肝功能損害程度呈正比。但如無明顯肝損傷而出現低白蛋白血癥時,應考慮到腎臟或胃腸道丟失蛋白可能。
CHE它主要是由肝臟合成的,可以反映肝臟合成和儲備能力。CHE 水平的降低程度與肝功能損害的嚴重程度相平行。長期CHE水平減低,則提示肝病預后不良。
PT可反映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比白蛋白更為敏感。嚴重肝損傷時,導致凝血因子產生異常,因此PT延長。在臨床上也常用凝血酶原活動度(PTA)作為凝血酶原活力的報告形式,PTA小于40%是判斷肝衰竭的指標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膽汁淤積性肝病的PT延長可能是由于維生素K缺乏所致,而并不是肝臟合成功能障礙。這個時候,往往在補充維生素K后 PT/PTA得以糾正。
肝功能檢查注意事項
很多因素可影響肝功能試驗的檢測。因此在進行肝功能檢測前一天晚餐應避免飲酒,不要進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避免劇烈運動,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對于在門診中發現肝功能指標的異常,不要過于惶恐也不能無視,建議及時請教專科醫生診治。 (肝病內科 王 民)
上一篇: 【友誼科普】花粉過敏季節如何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