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冬季該怎樣吃姜、用姜?
為更好地發揮三甲綜合醫院社會責任,促進健康科普知識傳播,挖掘友誼科普人才,為廣大醫務人員搭建展示的舞臺,北京友誼醫院宣傳中心、疾病預防控制與感染管理處、工會聯合舉辦北京友誼醫院首屆“友誼科普有益健康”科普大賽。大賽受到了醫院各科室的積極響應,收集到大量優秀的文章、漫畫、短視頻作品投稿。節選部分科普文章進行展示。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找醫生開藥方”。在中國的飲食文化和中醫藥知識中,姜都占有重要地位。夏季宜吃姜,但其實冬季也同樣適宜吃姜。
姜的種類
我們常用的姜類有生姜、干姜、炮姜。生姜辛溫,歸肺脾胃經。《辨藥指南》曰:“生姜辛竄,單用善豁痰利竅,止寒嘔,通神明”。不過本品助熱傷陰,故熱盛及陰虛內熱者忌服。干姜,主產于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地,冬季采收。李時珍謂干姜以母姜造之,以白凈結實者為良,凡入藥并宜泡用。因其辛熱燥烈,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用。炮姜為干姜的炮制品。取干姜塊,置鍋內用武火急炒至發泡起鼓,外皮呈焦黃色,內呈黃色,噴淋清水少許,取出,曬干即成。其性溫,味苦澀,入脾肝經。《醫學入門》載:“炮姜,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腸癖。”
生姜,干姜,炮姜本為一物,均能溫中散寒,適用于脾胃寒證。但由于炮制的不同,其性能亦異。生姜長于散表寒,又為“嘔家之圣藥”;干姜辛熱,善守中,偏于祛里寒;炮姜則善走血分,長于溫經止血。古人對這些姜的簡單概括為“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
但在日常養生中,我們用的最多的是生姜。
吃姜的好處
體質偏寒者通常怕冷、手足發涼,吃冷食后易腹瀉,吃姜能溫中驅寒,防寒邪傷脾胃,避免消化不良。姜可止嘔,有暈車、暈船苦惱的人,在途中含幾片姜,或喝點姜水可以改善癥狀。當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吃點姜,能改善食欲,增加飯量。如果患了風寒感冒,喝一碗熱姜湯、粥等,癥狀就會有所改善。如有魚、蝦、禽肉中毒,或者誤食木薯、野蘑菇或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都可以用姜來解毒。
冬季如何用姜?
生姜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用生姜大棗泡水,具有溫中散寒、調和營衛的作用,對于冬季初感外界風寒療效非常顯著。中藥與茶葉也并非不能同服,姜紅茶就具有調理腸胃的作用。姜紅茶的做法:取紅茶1~3克、鮮姜3片,放茶杯里以沸水沖泡,加蓋悶3~5分鐘,每天喝1~2次即可;也可用鮮姜15克,榨汁后調入紅茶水中。
對于患有胃潰瘍的人群,姜汁撞奶可護胃。生姜汁兩到三勺,倒入半斤煮沸的牛奶中,放溫后,清晨空腹飲用。牛奶和姜汁可在胃黏膜的潰瘍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胃酸的侵蝕。對于脾虛便溏的人群,生姜熬粥也值得推薦,做法:取大米50克,洗凈后加水熬粥,快熟時加入姜片10克,煮至米熟即可,趁熱服食。
當歸生姜羊肉湯是一道著名的藥膳,出自《金匱要略》第135條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此方折合現代用量為當歸1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此藥膳具有很好的養血溫陽的作用,適用于汗少、月經延后、痛經、宮寒不孕、易水腫的婦女;并且補血力量強大,男女均可服用。冬令進補,過量則易產生內熱或食積,因此湯中可以適當加入白蘿卜。白蘿卜性涼,具有消積導滯、下氣寬中、化痰清熱的作用,可適當綜合羊肉的溫補作用,更易人體消化吸收。
醋泡姜促進消化。生姜具有獨特的辛辣味,可以刺激味蕾,健脾開胃,而醋有開胃活血的作用,用醋泡姜能更好地發揮調理脾胃的作用,適合脾胃虛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國醫大師路志正先生當被問到養生秘籍時說:“我的健康‘姜’中來。”原來,他吃了四十多年的醋泡生姜。姜主發散,醋性收斂,姜中加入醋后,兩者的作用互相提升,既升陽氣,又疏發肝氣。醋泡生姜具有疏肝養胃的功效。第一步,先把鮮姜切成薄片,第二步,把切好的姜片放到空瓶子(干凈、不能有油)里,倒入米醋(米醋一定要沒過姜片),加少量糖和鹽,擰緊瓶蓋后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儲存,3天后便可食用。每天早晨取出2~4片姜,可以配小米粥食用。
生姜泡腳溫陽通絡。陽氣不足的人一般手腳冰涼,容易怕冷,經常腹瀉,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此時可用生姜切片,大火煮開后,加水泡腳。注意溫度一定要適宜,水溫以40℃~45℃為宜,泡腳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
使用姜的注意事項
腐爛的生姜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黃樟素,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甚至誘發肝癌、食道癌等。生姜食用前一定要仔細觀察。
吃姜并非多多益善。服生姜過量致鼻衄的事件屢有發生,從中醫角度分析由于當事人短時間內大劑量服用生姜,使機體驟受燥邪之害,積熱化火,耗傷津液,擾動血分,迫血妄行,上循清竅,導致鼻衄。現代研究提出了吃姜一次不宜過多,以免吸收大量的姜辣素,再經腎臟排泄過程中會刺激腎臟,并產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癥狀。
姜適用于胃寒之人,也就是經常腹瀉、四肢不溫、怕冷喜暖等的患者。凡屬陰虛火旺體質者,經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膚干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的人不宜多吃姜。或內熱較重者,患有胃熱嘔吐、痔瘡出血、癰腫瘡癤等,不宜食姜。
吃姜看時辰。早晨,人的胃中之氣有待升發,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到了晚上,人體應該是陽氣收斂、陰氣外盛,因此應該多吃清熱、下氣消食的食物。現代研究也表明姜酚刺激胃腸道蠕動,白天可增強脾胃作用,夜晚會影響睡眠傷及腸道。
生姜紅棗水只適于風寒感冒或胃寒患者,風熱感冒不宜用生姜。風寒感冒或淋雨雪后出現畏寒、發熱時,食用生姜有助于寒氣發散外泄,可溫中暖胃。風熱感冒非寒邪引起,因此不宜單用生姜。此外,服用鮮姜汁可對付受寒引起的嘔吐,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綜上所述,生姜的養生運用范圍寬廣,但并不是適合每一個地區不同體質的人。我們需要擦亮眼睛,分清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