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援藏進行時】援藏專家指導拉薩市人民醫院完成多例疑難病癥診治
2018年,我院結合拉薩市人民醫院“強三甲”建設要求,簽訂了“以院包科”科室——消化內科并每年選派科室骨干前往拉薩市人民醫院進行消化內科領域臨床和科研幫扶,大大提升了當地學科發展。近日,我院外派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專家李巍教授帶領指導當地醫生成功完成多例消化內科領域疑難病癥的診斷治療,為當地醫療技術、診治水平的提升做出貢獻。
2021年11月,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收住了一名來自西藏那曲的女性患者,她間斷性上腹痛的癥狀已經持續了3年,最近兩個月癥狀加重并且伴有嘔吐的情況。入院完善了相關檢查后,醫生診斷她為:幽門口腺癌伴梗阻、肝內多發轉移癌、下腔靜脈癌栓。由于患者的基礎狀態較差,幽門處梗阻明顯,難以承受外科手術和化療,經過與患者和家屬的充分溝通后,決定為患者行幽門支架植入術解除梗阻。
消化道惡性梗阻大多是由于其原發惡性腫瘤、腫瘤切除后吻合口復發及消化道周圍的惡性腫瘤浸潤壓迫所致。該疾病會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嚴重影響患者遠期預后。通過姑息性外科手術治療及內鏡下支架植入術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狹窄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幽門口極度狹窄,支架通過的難度較大。在李巍教授的指導下,當地主治醫師巴桑卓瑪獨立完成了高難度的幽門管支架植入術。術后,患者的幽門梗阻減輕,嘔吐狀況改善,整體恢復良好。
幽門口狹窄支架植入術是我院“以院包科”支援當地消化內科以來,為當地引進的新技術之一。此次治療,也是拉薩市人民醫院本地醫生首次獨立完成的幽門口狹窄支架植入術,體現了我院援藏及“以院包科”工作對當地醫生技術水平的提升成效顯著。
另一位患者是一個年輕的藏族青年。他因為口唇部位及雙手散在皮膚色素沉著20余年,前往拉薩市人民醫院門診就診。就診時,醫生通過詢問,了解到該患者的母親及三個同胞都因為患腸癌,相繼去世。得知這一情況,李巍教授綜合考慮患者為“黑斑息肉綜合征(PJS)”的可能性很大,建議完善胃腸鏡檢查。不出所料,在胃腸鏡下,醫生探查出患者的胃體及結腸有多發P-J息肉,證實了李巍教授的判斷。“黑斑息肉綜合征(PJS)”是一種罕見的以皮膚/黏膜黑斑和胃腸多發息肉為特征的腫瘤易感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約50%的PJS患者有家族史,發病率約1/200000。該病可引起腸梗阻、腸出血、貧血、息肉癌變等并發癥。
由于該病癌變風險較高,李巍教授建議患者盡早做內鏡下息肉摘除手術。但由于患者家庭困難,經濟拮據,考慮放棄治療。為此,李巍教授還積極聯系各級領導,為患者爭取到了北京市李桓英醫學基金會的資金援助,并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手續的辦理工作,極大地解決了患者經濟困難問題。
近日,該患者順利入院進行手術。在李巍教授的悉心指導下,當地醫生為患者施行了內鏡下胃及結腸多發息肉EMR+APC術,手術十分成功,術中及術后均未出現相關并發癥,患者情況恢復良好。
2018年以來,我院選派骨干力量,圍繞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的醫療技術、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強化提升,使其診療范圍不斷拓寬,開展了包括ERCP下膽道金屬支架植入術等10余項新技術、新項目。未來,我院還將繼續努力,為拉薩市人民醫院“大病兜底”建設不斷貢獻力量,為當地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