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張忠濤教授團隊完成國內首例自主研發單孔腔鏡機器人膽囊切除術
由我院張忠濤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的研發及臨床應用”日前取得重大進展。12月17日,張忠濤教授團隊應用本課題研發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完成國內首例單孔腔鏡機器人膽囊切除術人體試驗(First-in-Man,FIM),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成功用于消化外科手術,同時也是國產單臂構型手術機器人首次完成人體試驗。
據介紹,單孔腹腔鏡手術是通過體表2-3cm單一小切口完成胸腔、腹腔內的手術操作。與傳統多孔腔鏡手術相比,單孔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美容效果好的優勢,是外科臨床一個突出的前沿創新領域。張忠濤教授團隊于2008年5月完成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記者了解到,為解決傳統單孔腹腔鏡操作的技術困難,進一步擴大手術適應癥,造福更多的臨床患者,2012年至今,張忠濤教授連續承擔“十二五”和“十三五”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堅持科研工作“源于臨床、面向臨床、應用臨床、服務臨床”的理念,對標國際科創前沿,潛心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研發工作。
在前期大量動物實驗基礎上,張忠濤教授團隊與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李汛教授團隊合作,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共同完成了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膽囊切除術,實現了國產單臂構型的手術機器人首例人體臨床驗證。
張忠濤教授團隊告訴記者,此次完成人體試驗的國產手術機器人采用獨特的單臂結構,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移動靈活,設置便捷。其蛇形設計器械可以在狹小空間內實現 7 個自由度,設計精細,易于操作。對于膽囊切除術而言,手術切口位于臍孔,術后不影響美觀,患者接受程度高。相較多孔機器人手術還具有切口更小、對組織侵襲更小,機器人系統擺位時間短,擺位空間大等優勢,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內容來源:經濟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