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為群眾辦實事】3個月收到40份患者感謝 他們用溫暖的診療理念 為患者服務
“趙大爺,今兒您就出院了,以后可要記得按時吃藥,定期來復查啊!”
“謝謝姑娘,多虧了你們,要不然我估計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更別提像現在這樣恢復得這么好了……”說著說著,趙大爺哽咽了。
看到趙大爺這副模樣,齊海宇醫生的眼角也有些濕潤了。自從住進風濕內科病房后,她已經記不清趙大爺掉過幾次眼淚了,不過與之前不同,這次他落下的是喜極而泣的淚水。
將趙大爺送出院后,已經到了中午,來不及吃口熱飯,這位副主任醫師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例行查房的工作:一邊查看各類風濕病患者情況,一邊向患者交代病情,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個問題。在齊海宇看來查房時間也是他們與患者交流的時間,對治療可能也有著一定的效果,“我們有固定的查房時間,不過我們相對會看得更勤一些,多跟患者交流,也能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有溝通有出口,對他們的恢復也有好處。”
耐心、細致、友善,齊海宇身上的這些特質也是我院風濕內科每一名醫護人員所具有的。雖然病房內不過十余張住院床位,但給風濕內科的感謝信卻總是源源不斷地送到醫院。2022年以來,科室共收到感謝信、錦旗、12345市長熱線表揚電話40件。患者的感謝來自于對科室的認可,這與他們對患者的精準診斷,科學治療,以及滲透在每一個診療過程中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是分不開的。
精準診斷積極施策讓患者擺脫疾病困擾
來到我院之前,趙大爺本以為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了終點。73歲的他,自10多年前開始就得了一種怪病,總是動不動就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總感到渾身難受,正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輾轉多家醫院檢查卻總查不出明確病因。趙大爺在當地醫院檢查時,醫生通過胸部CT結果發現了肺部結節,懷疑其有肺癌的可能。拿到結果后,趙大爺和家人萬念俱灰。絕望之際,偶然聽說他的一些癥狀也可能是風濕類疾病導致的,有人建議他去北京友誼醫院風濕內科做個全面的檢查,抱著碰碰運氣的心理,趙大爺來到了我院。
初到醫院時,疾病的痛苦加上對自己得絕癥的擔心,趙大爺總是特別焦慮,經常是說著說著話就會落淚。為了安撫患者情緒,接診醫生經常會特別花出時間與老人家談心,同時趕緊為老人安排各項檢查,希望能盡快明確病因,提供有效治療。通過PET-CT檢查,醫生排除患者肺部惡性腫瘤的可能;結合各項檢查結果,綜合患者多年來多發免疫炎癥的各種癥狀,診斷趙大爺是患上了IgG4相關性疾病。當醫生把診斷結果轉達給趙大爺,他先是為不是癌癥而感到慶幸,隨后就是一頭霧水:“I什么4,這是個什么病啊?”
事實上,IgG4相關性疾病是一種免疫介導的纖維炎性疾病,可累及多個臟器,較為罕見。患者血清IgG4水平常升高,受累組織或器官中有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病變部位出現硬化或纖維化,以及阻塞性靜脈炎。由于受累器官易于形成腫塊性病變,常被誤診為惡性腫瘤。關于IgG4相關性疾病認識較為有限,其具體發病機制不詳,我院風濕內科有關于這種疾病的豐富診療經驗,風濕內科副主任劉燕鷹對該領域的研究與治療頗有經驗與心得。
在明確了疾病的診斷后,科室為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很快就緩解了趙大爺身體的各大不適癥狀,讓其擺脫了病痛的折磨。困擾了自己10多年的病根終于找到了醫治的法子,趙大爺和家人別提有多高興了。在出院前,黨齡50余年的趙大爺特別為科室送上一封感謝信,其中這樣說道:“我住院的這段日子里,親眼看到了友誼醫院的優良工作作風,對患者認真細心的護理,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在友誼醫院表現得特別突出。感謝你們為我們的健康所作出的努力,是你們使我對生活產生了新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未來。”
“與別的疾病不同,很多風濕免疫病是全身多系統受累的,它的癥狀較為多樣,不是單一的,這也為疾病的診斷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只有為患者明確診斷,才能盡快為患者緩解癥狀,讓患者有好的獲得感。”齊海宇介紹,由于風濕免疫疾病的特點,很多像趙大爺一樣的患者,患病多年都無法獲得明確的診斷,只能默默忍受。友誼醫院風濕內科的專家們,憑著精湛的醫療技術為患者精準診斷、對癥用藥,療效立竿見影,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讓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質的飛躍。
關注患者情緒為患者掃去疼痛陰霾
“慢性疼痛”是很多風濕免疫病患者擺脫不了的噩夢,有研究表明,50%以上慢性疼痛患者伴有抑郁情緒。在風濕免疫病患者中,合并有情緒障礙,伴有嚴重抑郁、焦慮情緒的患者不在少數。“由于大多數風濕免疫疾病無法完全治愈,就像高血壓一樣,患者只能通過治療緩解控制癥狀,而這樣的結果又是許多患者無法接受的,加重了患者的不良情緒。”風濕內科醫師張霞介紹。
這種情況下,就要求風濕內科的醫護在為患者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要關注患者的情緒問題,也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治療與護理的難度。
對風濕內科醫生來說,每日的例行查房絕不僅僅是了解患者的病情,也是一個與患者溝通的機會。為了撫平患者焦慮的情緒,醫生們會認真地為患者解釋現在的治療方案,甚至是每種藥物的作用原理,讓患者做到心里有數,踏實放心。
不僅僅是在醫療上,科室的護理工作也是如此細致入微。邢婉軍和高楊是風濕內科里的兩名90后美小護姐妹花,每次在護理患者的時候,她們總是會不時在嘴里念叨幾句:
“這個針是消炎的,有些疼,您忍耐下。”
“大夫說了,您情況好轉了,這個藥物的用量又調整了。”
“待會兒帶您去做CT檢查,已經幫您預約好了。”
……
在她們看來,這多解釋的幾句,可能就是給患者們吃的一顆定心丸。有時,她們還會將患者的用藥時間,接下來的檢查安排一一列出交給患者,讓患者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情況,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焦慮。“我們按照自己的工作流程去做,但是患者可能不太理解,我們只有互相溝通理解到位了,患者才能有一個好的體驗。”邢婉軍說。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病房內不允許有家屬陪住,而風濕內科的許多患者因為關節疼痛等問題行動不便,像扶著上廁所、打飯、打水等事情就要在兩位護士的幫助下完成,這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她們的工作量。提到這些,她們從沒抱怨過一個字,高楊說:“患者不舒服,我們幫著也是應該的,特別是經過治療后,患者漸漸好轉,對我們滿意度很高,那種成就感也是油然而生的。”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風濕內科的醫護人員把對患者的關愛融化到每一個行動中去,為患者送去了春風般的溫暖。未來,友誼風濕人也將繼續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讓風濕病免疫病患者能盡早擺脫疾病困擾,擁抱幸福生活。(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