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友誼科技論壇”六場臨床研究講座圓滿落幕
今年是我院建院七十周年,為進一步加強醫院科技創新宣傳推廣和交流互動,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我院從4月開始連續舉辦多場不同主題的學術論壇活動。
4月26日、28日,5月6日,臨床研究論壇的第四、五、六次講座成功舉辦,我院麻醉科主任薛富善、研究型病房主任董瑞華、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呂晗、消化分中心青年人才郭傳國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學術分享。大會還邀請了北京協和醫院科研處副處長白樺為醫療領域科研工作者們進行了線上學術講座。來自院內外近300名科研骨干在線觀看了講座并進行了感悟交流和探討研究。
白樺現任北京協和醫院科研處副處長、倫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倫理辦公室主任,先后擔任北京醫學倫理學會醫學倫理審查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腫瘤學會臨床研究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倫理學分會審查學組委員、中關村玖泰藥物臨床試驗技術創新聯盟倫理審查研究評價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學術任職。講座中,白樺處長以臨床研究的定義與類型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申請臨床研究所需步驟操作中的重點與常見問題,為臨床研究規范開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薛富善現任我院麻醉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麻醉學聯合教研室主任和麻醉學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兼任北京麻醉學會、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日間手術麻醉分會和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麻醉與鎮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任職。薛富善教授在講座中從認識SCI論文引入,分別針對發表SCI論文的關鍵、思路、寫作方法、常見困難與誤區講解了英文醫學論文寫作要點和注意事項。
董瑞華現任我院研究型病房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協作組委員,中國藥理學會臨床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藥理學會藥物臨床試驗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董瑞華主任在主題講座中詳細為大家介紹了我院的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臨床試驗信息管理系統、中心化藥房管理規范、研究型病房運行模式和電子知情和電子支付技術的應用。
呂晗是我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公派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訪問學者,曾主持國自然面上、青年等國家級項目4項,入選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省部級)等人才計劃,以一作/通訊發表文章40余篇,累計IF >100,單篇最高引用265次。他以臨床醫生可以接觸到的大數據為背景,引出如何賦予數據“靈魂”,如何有選擇地豐富數據的“肉體”,如何認清和“大數據”間的距離等內容,提示研究者們應該解放思想,激發研究靈感,開展更多有意義的臨床研究。
來自我院消化分中心的郭傳國曾以第一作者在國內外期刊雜志中發表SCI文章10余篇,累計影響因子100+,是一位優秀的青年醫師。講座中,他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以青年醫師的角度為大家介紹了如何開展切實可行的臨床研究經驗。
本次臨床研究論壇一共設置六次講座,邀請了九位專家,涵蓋了臨床研究領域的醫生專家、方法學專家、管理學專家、創新藥臨床試驗專家、有突出成績的青年醫師等多個領域,課程設置涵蓋了臨床研究的選題、設計、方法學考量、個人和團隊培養模式、高質量論文的思路建立、英文論文撰寫的細節,科研誠信等臨床研究的多個維度。整個論壇總計在線人數達1800人次,聽眾們均對論壇的課程設置、講者課堂內容設計、對個人幫助和指導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
“友誼科技論壇”系列講座將在5月開展以成果轉化為核心的系列學術活動,6月將開展以前沿醫學研究為核心的系列學術活動。科技創新不是一時之力,而是通過持續性培訓、交流實現不斷提升和突破。未來,我院還將結合國家政策導向,全院科研人員需求,設計和組織各種類型的科技交流活動,更好地為科研人員服務。(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