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
構建醫療機構臨床研究新模式 助力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7月7日,我院黨委書記、理事長辛有清應邀在“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高級研討班”上與醫藥產業創新科學家、企業家和管理者進行了交流,就我院科技創新工作模式和成效進行了介紹。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幫助優秀企業家和高端創新人才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趨勢,共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承辦“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高級研討班(第十期)”(以下簡稱“高研班”),于本周在北京市委黨校舉辦為期五天的培訓。本期高研班圍繞戰略規劃、重大專項、注冊審評等行業規劃及政策法規,行業發展趨勢、重大前沿技術、臨床研究與轉化等領域前沿技術,以及孵化轉化、上市路徑等發展需求等方面,開展專題會,并組織學員圍繞“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從成果轉化、生產落地、上市銷售等方面更好地提升協同創新能力進行研討交流。高研班的學員以京津冀醫藥健康領域優秀創新企業家為主,研討專家包括國家藥監局的領導、高校及研究所的教授、優秀北京市創新醫藥企業家代表等。
辛有清以《落實新定位 搭建新平臺 共謀新未來——構建醫療機構臨床研究新模式 助力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題進行了交流,分別從“落實政策 新定位”、“創新發展 新使命”、“多點筑巢 新平臺”、“初見成效 新成果”、“砥礪前行 新未來”等五個部分介紹了醫院的科技創新工作。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科技強國的指示,貫徹國家和北京市關于科技創新的政策,北京友誼醫院抓住國家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的歷史機遇,落實北京市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推進醫藥衛生健康科技與產業發展的重大部署,以“創建高水平國家級醫學中心和創新型綜合醫院”作為創新發展新定位。近年來,醫院把握疏解非首都功能、醫藥衛生改革和市屬醫院創新發展的新機遇,進行“一院多址”布局和推進創新型醫院建設;通過成立創新領導小組,確定創新發展戰略,進行整體、學科和人才的規劃布局,制定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并確定“源頭創新、平臺創新、模式創新”的醫藥協同創新三大使命,在臨床研究資源、基礎研究資源、學科和人才建設、機構與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綜合支撐平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創新舉措,圍繞源頭創新、平臺創新和模式創新三大創新使命,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創新成果。
交流中,辛有清著重介紹了我院關于科技創新的歷史背景、政策舉措、研究資源和成績成果。通過建設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市醫院管理局消化內科學科協同發展中心、北京市肝病創新藥臨床試驗聯盟,促進了優勢/重點學科的發展,形成了一系列大型隊列等臨床研究資源、高水平的基礎研究成果、形成了以領軍人才為首的學科團隊,并促進了醫企融合以及成果轉化。通過建設北京市首批示范性研究型病房,整合了倫理、機構、樣本庫、轉化平臺、方法學平臺等支撐平臺資源,覆蓋了創新藥/械研究的全程服務,通過創新“共享綜合服務”模式,以及加強信息化建設、質量控制、優化流程,不斷提高臨床試驗的效率和質量。通過創新型人才建設以及制定相關政策,根據醫院和學科需求全職引進和柔性引進不同層級人才,針對醫院高端人才匱乏、科技創新活力不足的突出問題,有效破解人才體質機制僵化痛點,提高用人靈活度,完善人才層級和人才梯隊,實現短期內學科影響力提升的最佳效益。
交流結束后,學員們反響非常熱烈,尤其關注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紛紛表示希望能有機會進一步實地參觀交流學習,爭取促成更多的深度項目合作。
近年來,我院在學科排名、國家級重點重大科研項目、人才項目、重大科技獎項、高影響力論文、成果轉化、高水平臨床研究、高水平科技平臺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好成績,以實現“立足北京,輻射全國;立足臨床,協同轉化”為目標,未來將面向北京市醫藥衛生產業,創新臨床研究的合作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運行模式、轉化模式,形成具有示范、引領、輻射作用的醫藥研企一體化平臺,為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