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友誼人在地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我們將始終沖鋒在第一線
5月以來,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我院先后派出三批醫療隊員,前往北京地壇醫院進行支援,他們日夜奮戰在戰“疫”前線,救治患者,守護生命。近日,我院第三批援地壇醫院醫療隊圓滿完成為期21天的支援任務,即將返回工作崗位。醫療隊隊長姚艷青用文字記錄下了29名隊員的工作點滴,也記錄了他們用努力和奉獻詮釋出的醫者擔當。
春末夏初,北京迎來了新一輪新冠疫情考驗。5月30日,來自醫院內、外、婦、兒各個科室的29名醫療、護理、醫技人員迅速集結,前往北京地壇醫院開展醫療救助工作。他們是科室的精兵強將、業務骨干,帶著院領導的囑托,同事、親朋好友的祝福,為了心中的誓言,逆行出征,毅然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
到達北京地壇醫院,每個隊員首先要面對的是嚴格的院感培訓及考核。院感防控是成功應對疫情的保障,是貫穿疫情防控全過程的重點工作,北京地壇醫院在這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經過嚴格的培訓,29名隊員被分配在地壇醫院的13個應急病區及檢驗科、放射科等各個部門。這13個應急病區,每個病區的收治能力大概在30名患者左右,自今年4月底,北京新一輪疫情出現后,北京地壇醫院的抗疫工作一直處于繁忙飽和的狀態。為了保障醫療人員的自身安全及戰斗力,所有的工作人員均需要嚴格執行閉環管理,每天的活動軌跡也只能保持在應急病區和隔離酒店兩點一線。這段時間,大家學會了和孤獨共處,也學會了消解壓力、苦中作樂。
在北京地壇醫院應急區工作,我們不僅要克服身穿防護服的憋悶炎熱、行動不便等各種不適,在治療方面也需要具備更為全面的能力。每個病區收治的患者年齡跨度很大,從十幾天的新生兒到九十多歲的耄耋老人,許多收治的患者還合并有各種基礎疾病,這對我們的醫療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些患者中,還有一些合并精神疾病的新冠患者,對于他們的治療和護理更為特殊。在這些患者精神疾病發作時,往往無法控制情緒,會出現打砸物品,甚至傷害他人的情況,為此,我們每天的醫療工作過程也充滿著挑戰,常常有被暴露的風險,但沒有一位醫務工作者退縮,他們盡力保護著每一位患者生命安全,用自己的力量護佑這些不幸被新冠感染的患者,踐行著友誼人“仁愛博精”的院訓精神。
工作期間,逯珊、王小清及張旭同志被分配在“院感專盯”崗,這個崗位是我們每一位進入應急區戰斗的隊員非暴露感染的保障,正是有了“院感專盯”隊員的付出,才使得每個人可以在應急區全身而退,實現整個隊伍零感染的目標,從而圓滿完成任務。
在支援工作接近半程時,北京的疫情逐漸穩定,趨勢向好。6月10日,由于天堂超市酒吧的聚集性傳播,疫情硝煙再起。每天,眾多的新增患者被收治入院,我們也要進行患者收治、病情研判、病因溯源、材料上報以及24小時隨時可能出現的會診工作,本已輕松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一天,北京地壇醫院收治了大量的確診患者,醫院需要緊急調配人員進行夜間加班工作。調配的人員包括我院的兩名隊員劉錦和徐俊同志。他們在接到緊急加班任務時,毫無怨言,原本已經回到酒店,又匆忙趕往醫院,一直戰斗到第二天白班同志接班。在這個不眠夜,戰友們逆行而戰,辛勤的工作背影讓人無比的感動。
在北京地壇醫院奮戰21個日日夜夜后,北京的整體疫情形勢出現明顯好轉,應急區的患者總數顯著下降,這讓我們29名支援醫護人員無比的欣慰與驕傲,因為我們的付出和努力有了最好的回報。
“我們就是那束驅趕病魔、驅散恐懼,給患者帶來希望的光”這是醫療隊隊長姚艷青在工作日志中寫的一句話,“在北京地壇醫院隔離治療的患者,常常會因為對疾病的恐懼,對沒有親朋陪伴的孤獨而陷入低迷、焦慮的情緒中,但每當有‘大白’出現,患者的眼中便閃爍著光芒。”這是希望的光,給了患者堅持的力量;這是信任的光,給了醫療隊員前行的勇氣。
在21天的支援工作中,醫療隊員們挑戰了自我、戰勝了病魔,相信在所有沖鋒在抗疫第一線醫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們終將迎來最終的勝利。(宣傳中心)
上一篇: 《王寶恩肝臟病學》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