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張澍田教授榮獲第八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提名獎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2021年8月以來,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都衛生健康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協調委員會在首都醫療衛生機構中,廣泛開展了第八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推選宣傳活動。近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公布了第八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及提名獎名單。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消化疾病專家張澍田教授榮獲“首都十大健康衛士”提名獎。
張澍田,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委。國家臨床醫學協同研究創新聯盟秘書長,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消化疾病癌前病變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作為享譽國內外的臨床和學術大咖,張澍田從醫三十余年來,始終不忘初心,潛心于改變我國作為消化道疾病大國的現狀。
他注重“醫”、“教”、“研”協同發展。作為醫生,他帶領團隊不斷開拓進取,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將“消化內鏡術(Endoscopy)”提升為“消化內鏡學(Endoscopology)”,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他牽頭制定了十余項臨床診療和內鏡規范化操作指南,為我國消化系統疾病診療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2005年,張澍田發起組織了“'友誼'消化直通車萬里行”活動,把先進的內鏡診療技術力量送到基層,走過三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9個地級市,行程37萬公里,累計培訓各地醫師一萬余人;2016年啟動“一帶一路‘友誼’消化內鏡直通車萬里行”系列培訓活動,提升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消化醫生的診療水平,讓萬千患者獲益。
作為科研工作者,他致力于消化內鏡預防和治療消化道早癌的研究。為了提高內鏡下早癌的診出率,建立精準識別的輔助診斷系統至關重要。他帶領團隊合作研發出3D成像系統,可以將所有消化內鏡的2D圖像實時轉換成3D圖像,實現消化道內部的立體觀察,降低病變漏診率,提高手術效率。此外,他主持參與國內外多中心臨床研究28項,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及雜志上發表論文200余篇,SCI收錄論文80余篇,編著專著7部,獲批專利2項,獲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華夏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作為教師,他扎根教學一線,將首都醫科大學消化病學系臨床及基礎研究優勢與學科文化,共同整合至《消化系統疾病診治新進展》課程,引領前沿的教學方向,著重培養醫學生的醫德以及獨立思考、理論實踐的能力,致力于培養“有家國情懷、又紅又專的醫學大家”。他主持的《消化系統疾病診治新進展》研究生課程榮獲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教學團隊被評為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他牽頭完成的《消化內鏡“四級”培訓體系的建立》獲得了2020年首都醫科大學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三十余年來,我們在張澍田的身上看到了一位醫院管理者的承擔與付出,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創新與進取,一位醫學教育家的無私和奉獻,一位“大醫”的擔當和道義。
“首都十大健康衛士”評選活動根據規則和標準,經各單位推薦申報、集中展示打分、網上公示點贊、評委會審議等程序,在全市范圍內評選出10名“首都十大健康衛士”和20名“首都十大健康衛士”提名獎。他們是首都衛生健康工作者的優秀代表,在醫、教、研、防等各個領域,擔當作為、迎難而上、執著堅守,用實際行動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詮釋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宣傳中心)
上一篇: 我院成功舉辦首屆泌尿外科線上手術演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