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關注兒童肥胖 助力健康人生
肥胖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近年來,我國兒童超重和肥胖率持續上升。1991年-1995年,我國兒童超重比例是5%,而2011年-2015年,超重比例上漲至11.7%。我國肥胖兒童的比例也從1.7%上漲了4倍,達到6.8%。在《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提到,我國6-17歲兒童超重和肥胖率達到19%,6歲以下兒童超重和肥胖率達到10.4%。所以肥胖已經成為危害我國少年兒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天,我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姚艷青就來給您說說兒童肥胖相關的健康知識。
兒童肥胖的危害
肥胖可以導致多個系統疾病的高發,比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結構異常、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內分泌疾病。肥胖還可以誘發兒童性早熟,影響兒童身高。由于肺通氣功能下降,容易患呼吸系統的疾病,如呼吸睡眠障礙,支氣管哮喘等。因為社會歧視,肥胖兒童還往往會出現自卑、孤獨、膽小、抑郁等心理問題。
兒童肥胖對于成年后的健康具有深遠的影響。超重或肥胖兒童成年后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3.9倍,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兒童的2.7倍,發生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是正常兒童9.5倍,因此,兒童肥胖是需要引起整個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
什么是兒童肥胖
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能量攝入超過消耗,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體重超過參考值范圍的營養障礙性疾病。
年齡≥2歲的兒童通常使用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進行肥胖的診斷。BMI=體重(kg)/身高(m2),當年齡與BMI對應的百分位數位于85%~95%范圍,則說明孩子有超重風險;當年齡與BMI對應的百分位數≥95%,則診斷為肥胖。
引起兒童肥胖的病因
遺傳因素:孩子肥胖發生的年齡越小、越嚴重,那么表明遺傳因素導致的可能性越大。研究證實,如果父母都是肥胖患者,他們子女肥胖的發生率在70%~80%;父母一方是肥胖患者,子女肥胖的發生率在40%;雙親都不肥胖,子女肥胖發生率在10%~14%,所以遺傳因素在肥胖發生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環境因素:包括食物選擇環境、身體活動環境、父母不良飲食環境和生活習慣、內分泌干擾物的暴露等。
其他因素:包括內分泌代謝疾?。◣煨谰C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癥、性腺功能減退、高胰島素血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體內環境(腸道菌群變化,如擬桿菌屬減少);藥物因素(糖皮質激素、抗癲癇和抗精神疾病藥物);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創傷或心理異常等可導致兒童過量進食)。
兒童肥胖的治療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調整,適當身體活動,睡眠干預。
飲食的調整要保證飲食結構均衡,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提高不飽和脂肪的攝入;減少高脂、高鈉、高糖或深加工的食品;避免進食速度過快。同時,不建議在短期內(<3個月)快速減重。
適當運動。2017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中指出,正常體重6-17歲兒童,每天至少累積達到60min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周至少3d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抗阻活動。超重、肥胖兒童要在此基礎上,在能力范圍內,逐步延長每次運動時間、增加運動頻率和運動強度,達到有氧運動3~5次/周和抗阻運動2~3次/周。
睡眠干預。兒童睡眠缺乏可引起體內瘦素水平改變;瘦素是一種通過中樞發揮控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及減重作用的蛋白。所以兒童應該養成良好的一個睡眠規律。
心理行為干預:包括行為療法和心理治療
行為療法,即行為偏差糾正。行為偏差不僅導致孩子心理問題,也影響肥胖干預方案的實施和效果。
心理治療。定期對肥胖及超重兒童、青少年進行心理評估并進行糾正,使之能自覺控制飲食,參加體育鍛煉,消除因肥胖產生的各種不良心態。對情緒創傷或心理異常者,必要時應請心理醫生進行干預。
藥物治療的適應癥是要經過正式的強化調整生活方式干預之后,還不可以控制體重增加或者是改善并發癥的孩子,和有運動禁忌的孩子。(注意:小于16歲,超重但是不肥胖的孩子,不建議使用減肥藥物。)
代謝減重手術是一種有創操作,兒童謹慎選擇。
兒童肥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緊迫的一個公共健康問題之一,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肥胖對于健康問題的影響是很大的,需要盡快盡早的進行干預治療。肥胖治療的重點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結合心理行為的干預。兒童減重需要孩子和家長共同的努力,管住嘴、邁開腿,才能收獲良好的效果。(兒科 姚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