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肝結節”都要命嗎?該怎么看?怎么治?
在肝臟疾病門診,經常會有患者拿著超聲或者CT報告單一臉緊張地問醫生:“大夫,報告上寫的這個肝臟結節是什么啊?我的肝上是不是長東西了?是不是癌啊?我還能活多久?”幾乎每一位患者和家屬都對肝結節這幾個字有著極大的不安和恐懼。那么肝結節到底是什么?肝結節都是癌嗎?該如何進行治療?有請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醫師趙夢魚進行講解。
“肝結節”到底是什么?
通俗的說,“肝結節”就是肝臟上長了一個東西,占據了部分正常肝臟。這個東西有可能是良性的,有可能是惡性的;有可能影響你的肝功能,有可能不影響肝功能。“良性肝結節”一般來說一輩子都沒什么變化,也不需要特殊在意,不需要處理。“惡性肝結節”可能很快就會對健康產生影響,甚至出現全身轉移,最終讓人失去生命。但對于肝臟這個沉默的器官,大部分人肝臟上長東西是沒有任何癥狀的,感覺不痛不癢,如果不是常規體檢可能是發現不了的。所以定期的體檢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常見的良性肝結節都有哪些?
1、肝囊腫
肝囊腫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可能是肝內膽管、淋巴管發育障礙所致,具有先天性和遺傳性。有些人家族里很多人都有肝囊腫,有的人可能還存在其他器官的囊腫。一般小于5cm的囊腫是不需要處理的,只要每半年至1年復查腹部超聲,關注一下大小變化即可。如果超過5cm可能需要尋求外科、超聲科或介入科的幫助,行細針引流放液或囊腫切除手術等。
2、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也是很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可單發或多發,一般不會發生癌變。占肝臟良性腫瘤的80%,以30-50歲女性多見,男女發病比例1:6。小的血管瘤一般沒有癥狀,大的血管瘤可能導致腹脹、右上腹不適等癥狀。如果血管瘤明顯增大或者影響肝功能,可以通過射頻消融、手術、栓塞等方法進行治療,目前只有約10%的血管瘤需要治療。
3、局灶性結節性增生
局灶性結節性增生也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簡稱FNH,好發于女性患者。局灶性結節性增生一般大小不超過5cm,主要是肝臟血供不均所致的增生性反應,一般沒有包膜,邊界清楚,不會癌變。但局灶性結節性增生可能超聲無法診斷明確,建議患者結合增強影像學檢查,需要患者行腹部增強CT或者增強核磁明確診斷。
4、肝硬化結節
許多慢性肝病的患者,常規復查腹部超聲時會因發現有肝臟結節而嚇一大跳,慢性肝病患者確實出現惡性腫瘤的風險比普通人大一些,但也需要鑒別。肝硬化結節是由于慢性炎癥導致肝內纖維組織明顯增生,把正常肝臟分隔成一個一個小結節。有些結節會發展為肝癌,所以一定要定期隨訪復查,每3-6個月復查甲胎蛋白、腹部超聲、腹部增強核磁或CT隨訪結節性質,一旦發生癌變及時處理。
5、其他良性腫瘤
其他肝結節包括肝膿腫,肝腺瘤等等也屬于良性腫瘤,臨床相對少見,就不一一列舉了。
讓我們害怕的惡性肝結節都是什么?
1、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是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全世界大約有一半肝癌患者都在中國,主要包括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及混合癌三種病理類型。病情進展較快,高發年齡在40-50歲。早期可沒有特異性癥狀,晚期可出現納差乏力、消瘦、低熱、肝區不適等癥狀,可行外科手術、射頻消融等治療,也可行放化療、靶向治療、肝移植、姑息治療等等。
2、肝轉移癌
肝轉移癌為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轉移至肝臟,全身有三分之一腫瘤均可出現肝部轉移,常見的如直腸癌、胃癌、肺癌等等。可有非特異的消化道癥狀,比如乏力納差、惡心、消瘦等等,一般除了治療轉移瘤,主要是尋找原發部位腫瘤,可進行手術、射頻消融、介入栓塞化療等治療方案。
怎樣早期篩查出“惡性肝結節”?
如何做到早期發現這些不好的肝結節呢?首先每年至少一次的體檢是十分必要的。體檢中,肝臟超聲檢查是肝結節的初篩手段,它能發現大部分直徑超過1cm的肝結節,而且檢查方便、沒有輻射、價格不會過高。但不足之處是對于某些結構復雜的結節,可能無法判斷其性質,這時就建議完善腹部增強CT或者增強核磁來確診。同時,一些血清學標志物也可以作為輔助診斷,比如甲胎蛋白升高可能提示原發性肝癌,癌胚抗原升高需要警惕胃腸道惡性腫瘤等等。一般增強影像學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查可以明確90%以上肝結節的良惡性。
總之,“肝結節”不一定就是“癌”,發現了肝結節不可怕,不要認為自己就得了不治之癥,也不要病急亂投醫,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才是正確的選擇。(肝病中心 趙夢魚)
上一篇: 【友誼科普】我們都有一個美麗的“蝴蝶結”——甲狀腺
下一篇: 【友誼科普】從內鏡檢查聊聊“保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