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完成首例經后腹腔單孔機器人手術
11月21日,我院泌尿中心郝鋼躍教授團隊完成了首例經腹膜后入路單孔手術機器人腎囊腫去頂術,這是繼五天前該團隊使用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SA-1000)完成首例經腹腔單孔手術機器人手術后,在泌尿外科領域的又一次新探索。該手術術式患者創傷小、疼痛輕,術后恢復快,第二天即可正常下地活動。目前該患者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
本次手術患者是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在幾年前的體檢時發現了右側腎囊腫。近兩年,囊腫逐漸增大到將近8cm。來到我院泌尿中心,郝鋼躍教授團隊為她進行了詳細問診檢查,認為患者符合接受單孔手術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的適應癥,決定為其進行該手術。
單孔機器人手術只需在體表做2-3cm單一小切口即可完成,與傳統多孔腔鏡手術相比,手術的創傷更小、疼痛輕、外觀效果好,是外科學的前沿創新技術。此前,由于單孔機器人手術需要較大體內腔隙來完成器械手臂的伸展,所以一般只在經腹腔、胸腔的手術中應用。而泌尿外科的腎臟相關手術由于位置原因,從后腹腔入路更容易接近病變部位以完成操作,但相比腹腔、胸腔來說,后腹腔腔隙空間較小,單孔手術操作難度更大。
為此,郝鋼躍教授團隊對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了細致的評估和討論,首次運用改良方法,成功為患者完成了經后腹腔單孔手術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手術過程平穩順利,術中幾乎沒有出血。患者術后無需保留引流管,第二天即可正常下地活動,恢復飲食。目前該患者已順利出院。
“利用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SA-1000)完成腹、盆腔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臨床試驗”是由我院副院長、普外中心專家張忠濤教授牽頭啟動的科研項目。在前期研究中,已初步驗證了單孔機器人手術的安全性和在減少患者創傷、疼痛,加快術后恢復等方面的有效性。
此次泌尿中心完成首例經后腹腔入路機器人手術,標志著該系統可以克服單通道入路操作空間有限的挑戰,進一步擴大了單孔機器人技術的應用范圍,為單孔技術在泌尿外科手術的常態化開展奠定了基礎,讓更多泌尿外科手術患者獲得更優質、有效的臨床治療。
未來,在新技術的引領下,我院將不斷提高醫療水平,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泌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