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順利完成新冠陽性患者內鏡治療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進入了關鍵時刻。醫院黨委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帶領全院廣大干部職工,科學優化醫療工作安排,以更加堅定的抗疫信心,更加堅決的救治行動,更加科學的防控措施,保證醫院診療工作平穩有序開展,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
“消化急癥去友誼,百姓信賴友誼消化”,依靠醫院強有力的綜合優勢,多科室的團結協作,面對疫情防控的新形勢新任務,我院消化中心始終堅持對患者的承諾:急診消化綠色通道24小時待命,內鏡中心維持24小時運轉,對“消化道早癌”“消化道異物”“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等急危重癥患者,及時進行內鏡治療,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12月7日,消化內鏡中心常規的早癌治療正要開始,分診臺突然接到了病房主管醫生的緊急電話:該患者核酸檢測新冠陽性!科室立即啟動了救治預案,科室核心組根據患者病情討論,考慮患者病變中可能存在高風險病灶,早癌風險很高,決定醫護人員升級防護,繼續為患者進行治療。但是,治療中必須杜絕術后出血或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以減少患者其他感染的機會,同時避免再次內鏡治療增加病毒傳播風險,每一處創面都需要預防性封閉。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內鏡治療的難度。
“我上!”此時,消化中心主任醫師俞力主動提出要為這位陽性患者進行內鏡下治療。俞力是一位有著21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國內知名的內鏡專家。內鏡中心護士長陳琨迅速準備好升級防護物品,操作主任俞力,操作護士尚勝軍、李純,麻醉醫生王宏玉做好標準防護進入操作間為患者進行治療。
術中,俞力發現患者病變較多,且有兩塊病變高度懷疑早期結腸癌,面積大,切除難度高。經過重新評估,需要從粘膜下切除術變成內鏡下粘膜剝離術,尚勝軍迅速聯系分診護士,協助準備好操作變化后所需耗材。1個半小時后,該患者的內鏡治療順利完成,總病變數量多達37處。其中包括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2處病變,粘膜下切除術(EMR)8枚,氬離子束凝固術(APC)27枚。操作難度高加上升級防護,這不僅是對專業技術的考量,也是對體力和耐力的考驗。術后大家的內穿衣都被汗水濕透。
近期,消化中心已經完成了近30例“涉陽”患者的內鏡治療。由于涉陽患者和醫務人員較多,消化中心堅持“一病一策”,對患者分級分類進行安排。對于門診擇期檢查的患者,安排專人逐一電話通知,為避免感染風險可延期就診;對于疾病情況復雜緊急的患者,按照原有的診療計劃進行救治;對于陽性患者,根據病情需要升級防護進行搶救;對于陽性率極高的急診患者,堅持積極救治,沒有耽誤一例急診疾病的內鏡診斷和治療。
由于部分醫院接診能力下降,近期因肝硬化靜脈曲張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數量激增。近3個月來,我院急診消化綠通的接診數量增加了150%。為了確保這類患者治療,消化中心安排聽班醫護24小時待命,急診科、麻醉科、介入科、肝病中心緊密配合,保證西城和通州兩院區不出現因疫情延誤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內鏡治療的情況。同時,為了最大限度保證患者和醫務人員安全,消化中心的內鏡操作間嚴格分開門診患者和病房患者,在急診和陽性患者術后嚴格消毒,雖然工作時間相應延長,但卻為患者提供了科學高效的救治。
12月10早上,我院消化中心第一、第二黨支部聯合召開了線上組織生活會。全體黨員一致表態,將精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優化措施,不斷提高救治本領,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決勝之戰。
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醫院消化中心也開通了互聯網診療服務,讓您足不出戶,線上即可得到友誼消化專家問診。(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