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兒童無哭聲手術室”建設 詮釋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快樂地開著玩具車,沿著彎彎曲曲的軌道駛入一片深海水域,身邊是卡通潛艇,游玩的尼莫,浮動的海藻,一次奇妙的探險即將開始。這不是游樂園的場景,而是在我院手術室里。歷經4個月的調研、設計、施工,“兒童無哭聲手術室”建設項目順利完成,兩個院區的兒童術前準備間煥然一新。
隨著醫院綜合醫療實力的不斷提升,我院年均兒童外科手術量超過400例。哭聲,總是兒童手術前經典的“背景音樂”,特別是手術室門口身嘶力竭的哭聲。為了哄好哭鬧的寶寶,安撫焦躁的父母,順利地完成手術,護士姐姐“變”出了手里的棒棒糖,麻醉醫生掏出手機里的“小豬佩奇”,“哄娃神器”不一定每次都管用,貼心的醫護人員只能“各出奇招”。
《北京市屬醫院服務品質提升行動方案》發布后,我院黨委高度重視,醫務處牽頭,護理部、麻醉科、中心手術室等部門組成專項小組,聯合調研討論,并與兒童專科醫院進行線上交流學習,論證醫院“兒童無哭聲手術室”建設方案。規劃建設處多次現場踏勘,確定建設地點和方案,遴選有類似施工經驗的單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爭取一切時間施工。采購中心、總務處積極協調,購置相關設施。多部門通力合作,保障“兒童無哭聲手術室”項目順利建設。
“兒童無哭聲手術室”項目把溫暖、美好的“海洋世界”搬到了手術室。溫暖的海洋,代表著寬廣、平靜,猶如母親的懷抱給人以安全感,更似一雙溫暖的大手牽引著孩子去探險未知的世界,給人以勇氣與力量。以“溫暖的海洋”主題的手術室將令孩子害怕的手術詮釋為一次充滿未知驚喜的海洋探險,也為打造“無哭聲手術室”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耳目一新的環境之外,真正要實現“無哭聲”,還得改變傳統的醫療流程:患兒從“綁”在床上變為由母親懷抱著一路護送到手術室。“懷抱”對孩子和母親來說都是一種安慰和鼓勵。患兒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海洋主題的“術前準備艙”。在這里,患兒仿佛置身于一個兒童樂園。舒適的兒童躺椅、毛絨絨的公仔、帥氣的小汽車、從學齡前的繪本到學齡期的童話書、科普書應有盡有,幫助孩子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在這里,家長可以陪伴患兒讀繪本、玩游戲。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孩子們平靜下來,連父母也紓解了緊張。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患兒可以開著卡通車從術前準備艙進入手術室,分離時的哭聲和擔憂沒有了,更多的是信任和欣慰。
“兒童無哭聲手術室”建設得到了外科醫生、患兒及家屬的肯定與認可。同時,手術室對“兒童樂園”的環境和設施嚴格執行消毒管理,在保證“無哭聲”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患兒安全。該項目的實施,有效降低了患兒術前的焦慮恐懼程度,緩解了患兒的抗拒情緒,拉近了患兒與醫護人員的距離,提升了患兒及家屬的就醫感受。一位手術患兒家長感慨:“我看到的不僅是漂亮的手術室,更看到了醫院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2022年,我院改善醫療服務的項目還遠不止這一個:互聯網診療上線“圖文診療”服務、京內部分地區實現醫保患者送藥到家,互聯網診療人次同比增長350%;醫院客服平臺“8585”上線,首批題庫包括常見問題500個,患者可隨時線上咨詢,享受“秒回”服務;職能部門開展“一周一事一辦”,堅持問題導向,及時發現和解決患者和醫護人員關心、關注的焦點、熱點、難點,通過“未訴先辦”帶動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全年提出整改事項1082件,解決率超過89.5%。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