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引導孩子遠離“暑假綜合征”(2022.08.26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每年暑假結束前的一兩個星期,都是精神心理門診中青少年最集中的時候,其中相當一部分孩子都是因為“假期綜合征”來就診的。提到暑假綜合征,不免會想到一句話,“放假一周母慈子孝,放假兩周雞飛狗跳,放假四周戰火紛飛”。為了能夠開心愉快的度過暑假,我們得先遠離“暑假綜合征”。那么到底什么是暑假綜合征呢?今天,有請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子喬為大家答疑解惑。
暑假綜合征并不是臨床上的一個專業病種名稱,不是疾病,而是指在時間相對較長的暑假假期中,因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帶來的各種生理或心理反應。
暑假綜合征的癥狀表現
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體驗呢?放假越久人就越懶,覺得渾身不舒服,整個人缺乏干勁兒。暑假綜合征也是這樣的,它主要的癥狀表現包括:在暑假中,常表現出情緒低落,心煩意亂,精神懈怠,困倦乏力,頭暈,惡心,食欲不振等癥狀;而在新學期開學后,則會出現失眠,健忘,走神,起床困難,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對開學表現出恐懼情緒,甚至抗拒返校,無法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
暑假綜合征的成因
1、生活作息混亂:曾有調查顯示,在假期里,相當一部分家長放松了對孩子作息的嚴格管控,沒有了平時繁重的學習壓力、上學時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也被打亂,暑假在家的生活極為不規律,作息時間混亂,白天睡懶覺、活動減少,晚上貪玩熬夜、不按時睡覺,這樣過度松弛且紊亂的狀態會導致生物鐘紊亂,精神低迷。
2、飲食不當:暑假在家里可以隨時隨地吃零食,一日三餐頓頓不落,偶爾還要來頓大餐,飲食無節制,營養過剩,有時甚至暴飲暴食。相反,也有些同學因為作息不規律,一日只吃一頓飯,或者想要利用假期節食減肥,過度節食,導致營養不良。
3、沉迷網絡和電子產品:暑假宅在家里,足不出戶,惡補平時沒時間看的動畫片和沒時間玩的游戲,沉溺于網絡,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這樣容易導致眼睛干澀,身體酸痛,甚至頭暈,如果長時間玩比較激烈的對戰游戲等,精神則會一直處于緊張狀態,容易情緒暴躁、發脾氣。
4、拖延作業:暑假開始后,總覺得假期還很長,作業一拖再拖,等快開學了才發現假期余額已經不足,開始拼命補作業,而家長這時也跟著著急,親子沖突不斷。這樣不僅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還會影響新學期的學習生活狀態。
5、過度補習輔導:每逢暑假,各種補習班、興趣班都會蜂擁而至,有些同學的日程安排比上學時還要滿,假期比上學還累。這樣過度學習可能會導致厭倦、緊張的情緒,身心疲憊,心情低落,學習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會惡性循環。
暑假綜合征的改善和預防
1、合理作息:引導孩子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勞逸結合。統籌全局,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共同制定假期作息時間表,只要孩子能按照約定作息,就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肯定,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養成暑假好習慣。在開學前7-10天,逐漸將作息時間調整到能盡快適應學校作息要求的節奏。
2、合理膳食:暑假期間,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和雜糧,適當攝取蛋白類的食物,注重一日三餐營養的正常攝入,葷素搭配,不可“放養式”的隨孩子無節制的吃零食。同時,引導孩子正確的“審美觀”,避免身材焦慮,鼓勵適當運動,拒絕過度節食減肥。
3、適當運動:利用暑假假期幫孩子找到一兩項喜歡且適合的運動項目,既能夠成為日后的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也能擺脫假期的懶散生活狀態,每天適當運動出汗,強身健體,振奮精神,改善假期中的各種困倦和乏力。
4、適度的家務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耐心教導并鼓勵孩子承擔簡單的家務勞動,提高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及生活技能。并且,假期可以積極參加夏令營、旅行、社區活動或者志愿者活動等,體驗生活,學習到書本以外的知識,提高社會交往溝通能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5、控制屏幕時間:家長一方面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盡量少看手機,多陪伴孩子,給家庭制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同時選擇一些書籍,和孩子一起閱讀,慢慢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家長要管理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玩游戲的時間,跟孩子約定每天上網的時間,每天都適當安排時間讓孩子玩一會兒,但不是無限制。
6、提前規劃暑假作業,準備開學物品:在暑假開始之初共同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監督孩子的執行。盡量不要養成陪孩子寫作業的習慣,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獨立思考的能力。暑假臨近結束時,有多余的時間,還可以預習一下新學期的學習內容,陪孩子到書城走一走,買一些教輔材料、新學期文具等,從心理上給孩子做好開學的鋪墊。
7、減輕學習壓力,選擇真正的“興趣班”:暑假的本意是“休假”,并不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勞逸結合,學會有效的放松也是暑假的核心任務。適當的補習可以讓知識得到鞏固,但“貪心”的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深陷焦慮情緒。
8、積極調整情緒:作為學生,要先練習接納情緒,察覺和發現情緒變化,出現喜怒哀懼等情緒時,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其次是,學會合理宣泄放松,適量運動、傾訴、聽音樂、寫日記以及把煩惱寫在紙上撕碎扔掉等等都是宣泄放松的好辦法;還有,積極自我暗示,多設想學校家庭生活中的美好畫面,激發學習和生活的熱情與動力。對于家長,要放松心態,避免責備,營造輕松、溫暖、支持、安全的家庭氛圍;積極關注,做好日常觀察,如果發現孩子情緒不穩定,要耐心溝通,及時疏導,必要時及時求助學校或醫院;多和孩子溝通,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平靜 ,不溝通”,禁止使用刺激性語言和行為。
總之,家長要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鼓勵、多支持,少批評、少打罵,讓孩子能完整地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意見。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并且一起互動,帶著孩子讀書、做家務、做運動。彼此陪伴,遠離“暑假綜合征”,共同快樂成長。
文/林子喬
來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