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
【友誼科普】小小銀針解煩憂
針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歷經千年滄桑,以其獨特的療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和信任。科技的智慧,又為針灸治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這一古老的醫學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希望通過今天地介紹,能夠使大家更加了解針灸,也能夠讓針灸這個綠色療法能夠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什么樣的疾病可以用針灸的方法治療?針灸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樣的人不適合扎針拔罐?請聽我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杜儀、主治醫師劉路遙進行講解。
針灸是如何治療疾病的?
經絡和穴位
經絡和穴位是針灸學的基礎,那么經絡是怎么來的?穴位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中醫和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密切相關的。針灸的基礎理論也是來源于陰陽五行。我國的傳統文化講究天人合一,古人通過觀察天象、地理、動植物以及人體自身的變化,逐漸認識到人體內部存在著一種與宇宙自然相呼應的規律和秩序。他們發現,當人體內部的氣血流通不暢時,就會出現各種疾病;而當氣血流通順暢時,人體就會保持健康。于是,他們開始探索如何通過調整氣血流通來治療疾病。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中,古代醫家逐步發現,人體內部存在著一些特殊的通道,而這些通道將人體內部以及人體和外在環境相聯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經絡。通過調節這些經絡的氣血流動,可以維護人體的健康。與此同時還發現,在人體的某些特定部位,通過施加一定的刺激,可以有效地調節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些特定部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穴位。
針灸用具
現在扎針的針都是合金制的很細的,一次性針,那么最早的針灸用具是什么樣的呢?針灸針的演變歷程是一個從原始到現代,從粗糙到精細的逐步發展的過程。古人采用砭石、動物骨骼、陶土和竹子等作為針刺工具,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古人開始制造青銅針、鐵針、金銀針等金屬針具。《靈樞·九針十二原》記載了九種金屬針,其形狀與用途各異,是最早有記載的針具。
現在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是毫針,毫針以其精細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主力軍。每一根毫針都經過嚴格的挑選和打磨,確保其具有足夠的韌性和鋒利度,以便在施針時能夠輕松刺入穴位,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電針則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將微弱的電流導入人體,通過電流的刺激作用,增強針灸的刺激效果,為慢性疼痛、神經系統疾病等帶來福音。
小針刀則集針刺與刀割于一體,為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等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手段。小針刀在施術時,能夠深入病灶,直接作用于病變組織,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
撳針,又稱為皮內針,它是將很小的針具埋在皮下,可以長達幾天,既達到持續刺激疾病部位的目的,又不影響日常活動,常見于疼痛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治療。
這些現代針具的廣泛應用,不僅豐富了針灸治療的手段,更提高了治療效果,展示了科技與傳統醫學的完美結合,充分體現出了與時俱進的發展方向,也為針灸的發展開辟了更廣闊的道路。
疾病的針灸治療
什么樣的疾病可以用針灸治療?
針灸之道,廣泛應用,疾病克星。針灸作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中醫療法,其治療范圍廣泛,效果顯著。無論是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還是婦科疾病、骨傷科疾病,針灸都能發揮其獨特的治療作用。
對于神經系統疾病,如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等,針灸通過刺激相關穴位,可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緩解疼痛癥狀。對于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痛、腹脹、便秘等,針灸同樣能夠發揮顯著的治療效果。通過刺激胃經、脾經等穴位,可以調和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消化系統疾病的癥狀。
此外,針灸在婦科疾病、慢性疼痛、失眠等方面也展現出其獨特的療效。對于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針灸通過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可以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慢性疼痛和失眠,針灸同樣能夠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通過刺激相關穴位,可以調和氣血、安神定志,從而緩解疼痛和失眠的癥狀。
扎針、拔罐、艾灸適用于什么疾病?
扎針、拔罐與艾灸作為針灸治療的三大法寶,各自擅長治療不同的疾病。
扎針以其精準的刺激作用,主要適用于疼痛性疾病如頸肩腰腿痛、關節炎等的治療。通過刺激相關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緩解疼痛癥狀。
拔罐通過負壓作用吸出體內寒氣濕氣,對于風寒濕痹、肌肉勞損等病癥有良好療效。拔罐能夠刺激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從而緩解肌肉疼痛和疲勞感。
艾灸通過溫熱作用溫通經絡、驅寒散濕,適用于虛寒性疾病如脾胃虛寒、宮寒不孕等。艾灸能夠利用艾葉的藥性和熱力作用,刺激穴位和經絡,調和氣血,增強身體免疫力,從而改善虛寒性疾病的癥狀。
這三種療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相互結合,形成綜合治療方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在實際應用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特點,靈活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和手段,確保治療效果的最佳化。
頸肩腰腿痛的針灸治療
頸肩腰腿痛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疼痛性疾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困擾。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具有獨特的優勢,通過刺激相關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緩解疼痛癥狀。針灸治療不僅療效顯著,而且副作用小,深受廣大患者的青睞。
帶狀皰疹的針灸治療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常伴有劇烈的疼痛和瘙癢。針灸治療帶狀皰疹具有獨特的療效,通過刺激相關穴位,可以調和氣血、清熱解毒,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瘙癢癥狀。
面癱的針灸治療
面癱是面部經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出現的面部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在急性期,可以通過放血的方法,緩解局部炎癥壓力,促進代謝,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在恢復期,可以使用針灸和電針,通過刺激穴位,達到祛風通絡、疏調經筋的目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神經功能的恢復。
針灸治療的常見問題
針灸治療的頻次是多少?
很多患者會問“針灸療程是多少,頻次是多少?”不同的疾病治療的療程和頻率是不一樣的,這個跟患病的原因、疾病的發展規律以及對治療的預期有關。雖然通常說治療10次,大約1個月為一個療程,但具體到疾病有較大的區別。急性病如急性腰扭傷、落枕等,可能短期的連續治療效果會更好;需要一定恢復過程的疾病,像帶狀皰疹、頸腰痛、面癱、耳鳴等,每周三次,堅持治療一個月就可以了;而一些需要治療和鞏固的慢性病,像長時間的失眠、慢性腰腿痛等,因為病程比較長,所以可能3個月或更長時間的治療才能達到一個比較滿意的效果。
針灸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針灸前需要保持皮膚清潔,正常洗漱沐浴就可以,避免感染;保持心態平和,盡量放松,避免過于緊張或者存在恐懼心理,其實針灸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疼。針灸前不宜過飽或者過饑,也不能飲酒,否則容易出現暈針的現象。
針灸后要注意針灸部位避免受涼、受風,避免吹冷空調和風扇。不要馬上洗澡,以免寒氣進入體內,建議至少2-4小時后再洗澡,不要用手抓撓針灸部位,以免引起感染。避免勞累,注意休息,尤其是對于體質比較虛弱的人群。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如有任何不適,及時和醫生溝通。
什么樣的人不適合扎針拔罐?
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針灸拔罐,如果針灸部位有破損或感染,應避免進行針灸治療,以免加重破損和感染。另外,孕婦、具有特殊疾病如凝血障礙、皮膚感染、疤痕、潰瘍等人群,需要醫生根據患者情況來確定是否進行針灸治療。另外,素體虛弱的人群,不建議長時間進行針灸拔罐治療,在病痛得到緩解后可繼續服用中藥進行調理,以免因扎針灸損耗陽氣,影響恢復。
為什么會暈針,如果暈針了怎么辦?
暈針的原因主要分為生理性和心理性兩大類。生理性上,饑餓、疲勞、貧血、低血糖、低血壓等狀態下,人體較為虛弱,容易出現暈針現象,過敏體質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人也更容易發生暈針;心理性上,精神狀態極度緊張的人,更容易出現暈針。因此,在接受針灸治療前,要吃一些東西,不要空腹;其次要做好心理建設,盡量放松,避免緊張和恐懼;如果曾經有過暈針史的人,要提前和醫生溝通,以便醫生可以給予更多的關注。一旦在針灸過程中出現心慌、氣短、眩暈、虛脫等癥狀,立刻喊醫生進行處理,不要忍著,以免發生危險。
拔罐子時出水皰了如何護理?
拔罐子出水皰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中醫還有一種發皰療法,需要拔罐40分鐘至出皰,用來治療濕毒內盛的疾病。一般拔罐出現水皰的原因,一個是拔的時間可能長了,還有可能就是患者體內濕氣太盛。拔罐子出了水皰不需要害怕,如果是小水皰的話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幾天后會自行消退。如果水皰較大,可以消毒后將皰液抽出,然后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或紅霉素軟膏等,避免感染。在處理完水皰后,應保持局部皮膚干燥、清潔,避免搔抓和摩擦。
小小的針灸,可以解除很多困擾我們的病痛,緩解各類癥狀,更快更好地恢復健康,讓生活更有質量。希望通過今天的講解,能讓大家更了解針灸這門外治技術,多一種治療選擇,擁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