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創新療法顯奇效 兩名食管癌患者術后重獲新生
近日,我院通州院區胸外科的兩名食管癌患者相繼康復出院,他們在接受了術前誘導化免治療及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微創切除手術后,均實現了病理完全緩解(pCR),即切除的標本中食管鱗癌已完全消失,無任何殘留,標志著他們獲得了臨床治愈的良好效果。這一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胸外科食管外科團隊長達四年的不懈努力與艱辛探索。
從滴水難進到暢享美食,食管上段癌患者獲得新生。
一位64歲的男性患者,2個月前入院時吞咽極其困難,連水都喝不下去。胃鏡檢查確診為食管胸上段及頸段食管鱗癌,并伴有酒精性肝硬化、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復雜情況。患者臨床分期為cT3N1M0-III期。在胸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常棟團隊的精心治療下,經過兩周期免疫治療/一周期化療后,胸部CT顯示食管腫瘤明顯退縮(圖示)。
隨后,胸外科團隊為他成功實施了高難度的微創切除手術。正常人的食管入口距門齒為15厘米,但此例腫瘤上緣距門齒18厘米,可供切除及吻合的操作空間僅為3厘米。團隊克服了頸胸交界處操作空間狹小的難題,實現了腫瘤的無癌殘留切除。手術后,患者病理分期ypT0N0M0-I期,病理完全緩解(pCR)、無癌殘留,淋巴結無癌轉移。
手術的成功還得益于胸外科、重癥醫學科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等多學科的緊密協作,共同克服了患者肝硬化導致的凝血功能障礙等風險。
反復嘔血追查元兇,食管鱗癌完全治愈。
另一位66歲的女性患者,因春節前反復嘔血被緊急送至我院。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為食管中段鱗癌,并伴有腫瘤表面潰瘍出血。
同樣處于cT3N1M0-III期的她,在接受了兩周期免疫聯合化療后,胸部CT顯示食管腫瘤明顯退縮,胃鏡所示食管惡性潰瘍消失、表面粘膜修復。隨后的微創切除手術再次驗證了術前治療的有效性,病理完全緩解、無癌殘留,淋巴結也未發現癌轉移。
我國是食管癌最高發的國家之一,病理類型以鱗癌為主,每年新發病例占全球半數以上。食管癌早期癥狀不典型,有癥狀而就診的患者80%以上為中晚期,即使有手術機會,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2014年,靶向PD-1/PD-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繼上市,腫瘤治療發生了化學治療、靶向治療之后的第三次革命,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
我院胸外科崔永、常棟教授團隊敏銳洞察這一趨勢,自2020年起在國內率先開展新輔助化療+免疫治療食管鱗癌的臨床研究,至今已入組近100例患者,建立了可靠的研究隊列和療效評價體系,為國內較大宗類似研究,初步確定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結果顯示,該方案顯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療效果,100%的食管鱗癌患者吞咽困難癥狀減輕,90%的患者獲得明顯降期,20%的患者實現了病理完全緩解。
常棟介紹,這種“三明治”式治療方案(免疫聯合化療+微創手術+免疫/化療維持)不僅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還使部分原本不可切除的腫瘤變為可切除,部分需要開胸的巨塊型腫瘤得以微創切除,部分食管鱗癌患者更是有望獲得長期生存。近年來,這種新型食管鱗癌治療方案逐漸被國內多家醫學中心采用,并被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等行業學會診療指南推薦,有望成為進展期食管鱗癌的標準治療方案。
未來,我院胸外科團隊將繼續努力,不斷優化治療方案,采用更精準微創手術方法,造福更多食管癌患者。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