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順義院區開展早產兒眼底篩查工作筑牢早產兒視力健康防線
為提升早產兒的眼健康防護水平,我院順義院區眼科于近日開始實施早產兒眼底篩查工作。該篩查項目特別關注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的早期篩查和定期隨訪,致力于為早產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近日,我院順義院區新生兒科收住一名32周早產兒,該患兒體重不足1500克,新生兒科迅速聯系了眼科團隊,請求盡快進行眼底評估。眼科主治醫師陳曦第一時間趕往新生兒病房,為仍在暖箱中接受治療的早產兒進行了細致的眼底檢查。
檢查中,陳曦發現該患兒的周邊視網膜存在無血管區,這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早期征象。陳曦立即提醒新生兒科團隊要密切關注該患兒的視網膜發育情況,并根據病情的發展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ROP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新生兒致盲性眼病,主要發生在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嬰兒中。其特征是視網膜的異常血管生成,可能導致視網膜脫離、視力損害甚至失明。世界衛生組織已將ROP列為新生兒可避免盲的防治目標之一,以預防其對視功能的損害。
根據中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指南,對于出生體重低于2000克或出生孕周小于32周的早產兒和低體重兒,需要進行眼底病變篩查。首次檢查應在出生后4~6周或矯正胎齡31~32周開始,之后根據不同病變程度,每1~3周隨診一次,直至周邊視網膜血管化或矯正胎齡達到45周、且無視網膜病變為止。定期隨訪能夠及時監測視網膜血管的發育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此次順義院區眼科啟動的早產兒眼底篩查項目,優化了篩查流程,實現了早產兒篩查“零轉移”。通過直接在病區內完成篩查,避免早產兒在不同區域間的移動,從而減少了潛在的交叉感染風險,讓每位早產兒都能在安全、潔凈的環境下接受檢查。此外,順義院區眼科還將為ROP高危患兒制定個性化隨訪計劃,以確保病情變化得到實時掌控,避免視力損害的發生。
未來,我院眼科將繼續致力于新生兒眼健康的科普推廣,增強社會對ROP及其防治的關注,共同守護每位孩子的光明未來。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