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院士講援外” 全球50余支中國援外醫療隊共同分享
12月11日下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和我院共同舉辦了“院士講援外”活動。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紀委書記邵夢,北京語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羅建暉,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鄭晉普,我院黨委書記謝向輝以及北京語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出國部教師、校醫院職工,北京市疾控中心和我院職工代表,第31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員等參加了活動。同時,活動采取直播形式,我國政府派出的全球各地的50余支援外醫療隊均通過線上形式共同參加了此次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王振常作為主講嘉賓,分享了他在援非抗擊埃博拉疫情中的感人經歷和寶貴經驗。這場活動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交流,更是對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詮釋。
王振常院士以《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經歷與體會》為題,回顧了2014年至2016年間,他作為中國第24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長,帶領團隊在西非幾內亞抗擊埃博拉疫情的艱難歷程。當時正值埃博拉疫情肆虐,當地醫療條件極其惡劣,但他們依然堅定信心,向險而行,如期出征,最終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的壯舉。
在幾內亞期間,王振常院士和他的團隊不僅積極參與臨床救治工作,還承擔了公共衛生培訓的重要任務。他們面對重重困難,包括培訓條件艱苦、感染風險高等,始終堅持深入淺出地講解專業知識,進行細致的實操指導。通過他們的努力,培訓了包括醫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和國家行政人員等,為幾內亞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儲備了人才,也為西非各國抵御其他傳染病疫情奠定了基礎。
除了應對疫情,王振常院士和他的團隊還竭盡所能授人以漁,為幾內亞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他們將自己的臨床經驗、專業理念、學術知識和先進技術毫無保留地分享給當地醫生,并根據當地的醫療條件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經過醫療隊的努力,中幾友好醫院在醫學影像數字化、財務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為建設數字化醫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完成各項防疫、臨床工作同時,王振常院士帶領隊員,積極開展各項文體活動,充分調動隊員們的積極能動性,自己種地種菜,自給自足,播種“友誼之樹”,保證隊員們的身心健康。醫療隊員們還對幾內亞困難的家庭、學生進行捐資助學活動,傳播中國友誼,弘揚中國文化。
王振常院士在報告中強調,援非醫療工作不僅是對非洲人民的援助,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踐行。他提到,在最艱難的日子里,他們收到了來自祖國的有力鼓舞和支持。習近平總書記致信援外醫療隊,提出了“打勝仗、零感染”的要求,讓醫療隊更加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在報告中,王振常院士還提到了中國援外醫療工作的深遠意義。他指出,援外醫療工作不僅體現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中國力量,也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偉大、自豪,在國內生活的美好。援外醫療隊促進了中外友好關系的深入發展,通過援外醫療工作,中國醫療隊不僅為非洲人民帶去了健康和希望,也為中國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王振常院士的深情講述和寶貴經驗分享,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和高度贊譽。
第31批援幾內亞醫療隊擬任隊長王賓表示,醫療隊將繼續傳承以王振常院士為代表的 “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不忘初心,牢記重托,努力促進中幾友好醫院多學科綜合發展,培養當地優秀醫療人才,為當地衛生部門分享健康政策和健康方案,切實提高當地居民健康水平,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大國擔當,為中幾衛生健康友好合作續寫新篇章。
“院士講援外”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健康是人類共同的追求和愿景,只有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才能實現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美好愿景。所有援外醫療隊隊員們將更加積極主動承擔大國責任,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宣傳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喜報!我院鄢丹教授團隊榮獲華夏醫學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