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我院一站式治療挽救嚴重心衰合并房顫患者生命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一種因心室收縮或舒張功能障礙而引發的臨床綜合征,被形象地稱作“心臟病中的癌癥”。該病癥導致心衰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顯著上升,重癥心衰患者5年死亡率更是高達50%以上,對心衰患者的救治刻不容緩。今天,我們為大家分享一個嚴重心衰患者的成功救案例?;颊呤且幻麛U張型心肌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且合并持續性房顫的重度心衰患者,我院彭暉主任醫師,孫志軍副主任醫師帶領的心電生理和起搏團隊成功為其實施“心臟再實施同步治療心律轉復除顫器(CRT-D)植入術聯合房室結(AVN)射頻消融術的一站式治療”,術后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如今已經重新回歸正常生活。這也是我院通州院區成功實施的首例心臟(CRT-D)植入術+AVN射頻消融術的一站式治療。
患者2014年首次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QRS時限156ms,射血分數不足35%。此后在多家三甲醫院輾轉診治近10年,進行規律抗心衰藥物治療后,病情未見明顯好轉。2021年起,患者從竇性心律轉至持續性房顫,從慢性心力衰竭發展為急性心力衰竭。后因出現喘憋急性加重的情況,來到北京友誼醫院心內科進行治療。入院后超聲心動圖提示患者心臟明顯擴大,射血分數嚴重減低(24.8%),左右室射血時間差42ms,室間隔收縮末與左室后壁收縮末的時間差(SPWM)155ms,且伴有心房纖顫,心室率快,應用多種藥物改善癥狀和控制心室率的效果欠佳。心內科彭暉主任醫師和孫志軍副主任醫師團隊根據病情,經過深思熟慮和反復討論,為患者制定了CRT-D植入術+房室結消融術的一站式治療方案,以確保高比例的雙心室順應性起搏,進而提高患者術后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的反應性。
CRT-D植入術是心律失常器械植入術中最為復雜的手術,屬于四級手術,該手術難點在于除了需要具有嫻熟起搏器植入的技能外,還需要同時具備冠脈介入技術,以植入關鍵的左室電極,而由于靶血管—冠狀靜脈的解剖變異、膈肌刺激和閾值不理想等多種難以預料的復雜性有可能導致無法順利植入左室電極,因此要求術者同時要具有嫻熟的希浦系統起搏技術作為后備方案。此外該患者的另一個難點在于植入CRT-D后需要熟練的心電生理及射頻消融技術進行快速的房室結消融。
經過一系列詳盡的術前準備工作之后,手術正式開始。由于患者自身是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在手術中有可能因為導管操作導致停搏,所以先為患者進行了臨時起搏治療。隨后進行穿刺,制作囊袋,在導絲引導下將長鞘送入冠狀竇,并利用造影球囊進行進一步造影,明確靶血管具體位置并植入左室電極。隨后放置除顫電極和心房電極,因為部分患者在室速電擊治療后可能出現房顫轉復,置入心房電極可以在房顫轉復后提供房室順序傳導的功能。所有導線植入完成后,進行固定和切除左室電極鞘管,連接CRT-D并縫合。隨后進行房室結消融手術,順利找到AVN位置并進行消融,起搏VVI 50bpm無自身競爭心律出現,雙室起搏比例得到保證,后調整為VVI 80bpm。
術后當天,患者憋氣癥狀就有明顯減輕,術后1周復查超聲心動圖顯示射血分數迅速提升至37.8%,活動耐力明顯提升。手術兩個月后對患者進行了例行隨訪和心臟超聲的檢查,患者左室射血分數進一步提升至45.2%(Simpson法),較術前的24.8%提升明顯,已達到CRT超反應的標準。同時左室的舒末內徑也從7.99cm減少到7.63cm,表明患者心臟在結構上也已經有重構的跡象。術后6個月隨訪過程中,患者曾發生一次室速,患者出現意識喪失,ICD 成功放電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患者還以為是打了個盹。ICD 還幫助患者房顫轉復,維持了較長時間的竇性心律。這次治療充分體現了 CRT-D 的雙重優勢,不僅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還有效預防了猝死事件的發生?;颊咝g后隨訪檢查結果證實AVN消融+CRT的方案不但可以短時間內改善患者心功能,長期來看仍然可以不斷改善患者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該療法對于心衰合并房顫的患者獲益明顯。
手術的成功得益于醫療團隊精湛的專業技能和對最新技術的熟練運用。心電生理和起搏團隊在手術前,根據患者的臨床病史及當前病情進行了詳細的手術規劃和準備工作。手術中,邸北冰主治醫師、梁立豐醫師與心臟介入專職護士孫行等團隊成員的高效協作,通州院區介入平臺周海新護士長帶領的護理團隊的大力支持與配合,確保了手術的成功實施。這次手術不僅是技術層面上的成功,更體現了醫療團隊對患者生命的關懷和呵護。近年來,我院心電生理和起搏團隊在心律失常的診治與介入治療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特別是在暈厥診斷、心臟性猝死防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該團隊將繼續致力于技術創新與醫療服務優化,為患者帶來更加精準、高效的診療方案。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