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世界癌癥日 | 消化道癌早發時癥狀不明顯?該如何預防?(2024.02.04 光明網)
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在我國,食管癌,胃癌和結直腸癌占全部癌癥發病率的43.3%,這三大消化道癌癥不僅發病率高,病死率也居高不下。那么,哪些不良生活習慣會導致消化道早癌的發生呢?哪些人群需要提早篩查?篩查發現早癌之后怎么辦呢?
今天(2月4日)是世界癌癥日,我們邀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中心副主任醫師程芮,為我們科普消化道早癌的預防與篩查的相關知識,守護我們的腸胃健康。
PART.01常見的消化系統癌癥有哪些?早期會出現哪些癥狀?
消化系統癌癥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胰腺癌等,發病風險比較高,程度比較嚴重,在所有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
早期的消化道癌癥,沒有明顯的特征和表現。我們經常有一些消化道不適癥狀,通常可能還是跟消化功能不好有很大的關系,如反酸、燒心或有一些胃部的不適,大多數會跟一些功能性疾病相關,如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或者是慢性胃炎。
PART.02哪些不良生活習慣可能會引發消化道癌癥發生?
一是跟咱們國家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比較常見的喜歡吃腌制類食品,腌制的咸菜或者醬菜,里邊含有很多跟癌癥相關的分子,可能是促發消化道癌癥的一個重要機制。
另外,平常攝入膳食纖維比較少,吃紅肉比較多,如牛羊肉、豬肉等,蔬菜水果吃得少,這也會對我們的腸道健康有較大影響。
食管癌跟平時喜歡喝特別燙的湯、吃燙的飯有很大關系,很燙的飯和湯會對食管直接造成損傷,這也是促發食管發生癌變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后,攝入過高的鹽分和脂類與增加患消化道癌癥的風險也明確相關。
PART.03哪類人群要進行提早篩查?
消化道癌癥篩查,如食管癌、胃癌以及結直腸癌,一般建議40至45歲以上人群。
其次是來自高危地區、高發區,這類人群篩查的時間盡量要提前。
再次就是一級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他們如果患有類似的腫瘤,家屬也要進行癌癥篩查。
此外消化道早癌還與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有關,比如吸煙、飲酒,長期吃一些比較燙的食物等。
最后是腌制類、高鹽、高糖、高脂這一類食物,經常攝入這些食物癌癥的發病率會更高一些。
PART.04發現消化道早癌后該怎么辦?
如果病人做了胃腸鏡,病理上顯示高級別異型增生、重度異型增生,或者單純就是異型增生,要引起重視,可能身體已經發生了癌前病變,或者是已經到早癌階段。
這時候一定要注意,要及時到消化科門診來進行檢查。如果消化道癌處于早期階段,可以應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簡稱ESD),通過下內鏡的方式,用一個小電刀,把有問題的地方切下來。這種方法簡單、微創,不會破壞整體解剖結構。對于結直腸,如果是一個息肉狀的,可以應用更簡單的方法,也就是息肉切除術(如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等方式)。呼吁大家一定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