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友誼科創成果】納米級“精準打擊”:靶向、高效遞藥的智能納米系統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我院持續推進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加速期。我院科技處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藍圖與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積極引領科研團隊,開展“有組織科研”,旨在打造多元化、多層次的學科增長極,促進研究成果“組團式”高水平產出。近期,醫院推出【友誼科創成果】專題欄目,逐一展示推介醫院在醫療科研領域的最新成就。
納米級“精準打擊”:靶向、高效遞藥的智能納米系統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我院超聲科多年來持續致力于開展并推廣多項超聲診療新技術,現已總結及制定了國內首部基于超聲解剖標志的甲狀腺良性結節熱消融臨床操作專家共識,完成了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消融治療規范;積極開展與推廣微波消融技術、聚焦超聲治療技術在良、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均獲得臨床認可和患者一致好評,并已連續舉辦二十屆超聲介入微創治療學習班。
盡管通過各種現代治療方法,包括超聲引導消融技術,腫瘤患者的預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臨床常用抗癌藥物通常治療效果有限, 因為多數藥物具有系統性副作用(如耐藥性、高毒性、缺乏靶向作用等)。基于上述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我院超聲科團隊在錢林學主任的帶領下,與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影像中心未來技術學院戴志飛/劉仁發團隊合作,構建了具有靶向性、可高效遞送藥物的納米系統,以用于腫瘤的精準治療,特別是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的胰腺癌,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高質量成果。
研究團隊通過將光動力和血栓靶向納米盤結合,開發了一種新型二元納米藥物靶向遞送系統。利用納米技術將化療藥喜樹堿固定在納米盤載體上并連接靶向蛋白CREKA,使其具備血栓靶向能力。光動力技術可以損傷腫瘤的血管形成血栓,為納米盤提供豐富的靶點,讓化療藥通過靶向指引到達腫瘤部位發揮化療作用,顯著提高了藥物在腫瘤部位的積累,達到優異的抗腫瘤效果。通過將化療藥物靶向遞送到腫瘤組織,可以有效避免傳統化療導致的全身毒性,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性,為腫瘤藥物遞送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成果在領域TOP期刊 ACS nano上發表。
吉西他濱是臨床上胰腺癌治療的一線藥物,但胰腺癌腫瘤微環境中存在的γ變形菌會將其分解,失去抗癌活性,即便注射了大劑量的藥物,也無法有效殺傷腫瘤,反而使腫瘤產生耐藥性。團隊通過制備靶向γ變形菌的膠束,在光照射下借助光動力效應有效殺死細菌,克服腫瘤的耐藥性。這種將光動力抗菌治療新技術和化療有效結合的策略為胰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成果在國際高分期刊 Aggregate 上發表。
綜上,基于臨床需求,項目團隊通過醫學、化學、材料等多學科交叉,緊隨學術前沿,建立上述智能納米系統,從而“精準打擊”腫瘤細胞,為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理念。未來,項目團隊將利用學科優勢,將超聲生物學效應與納米技術有機結合,并將致力于推動納米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生存希望。
(宣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