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白衣再出征(2023.08.10 北京日報)
8月8日一大早,門頭溝區妙峰山鎮衛生院與北京友誼醫院馳援團隊的醫護人員穿越滿目瘡痍的河床,走進受災山村,為村民巡診。
南苑家園安置點,醫務人員正在為居民進行健康咨詢。
為保證受災地區環境安全衛生,市疾控中心組織檢驗檢測組來到房山區穆家口村,開展病媒防治工作。
8月8日,北京市衛生健康監督所執法人員對門頭溝供水設施進行全覆蓋監督檢查。
妙峰山鎮丁家灘村,醫務人員向村民普及如何科學精準開展環境消殺,控制蚊蠅等病媒生物在濕熱環境下滋生。
南苑家園安置點內,由房山區衛健委組織區內四家醫院18名醫務人員組成臨時醫院,為安置點內的居民提供24小時免費醫療服務和健康咨詢,并配備120救護車24小時駐守。
竇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每天要對安置點進行三遍巡診和三次消殺,確保安置居民的健康和環境衛生。
從8月3日起,來自房山區精神衛生保健院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務隊,在全區受災安置點巡回提供志愿服務。
暴雨來時,醫療救援不可或缺。洪水退去,災后防疫必不可少。風雨中的急救、巡診,安置點里的心理援助,深山里的水質檢測、防疫消殺……聽雨為令,首都醫務工作者、公共衛生人員迅速行動起來,直奔“一線”。
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是本次受災較為嚴重的區域之一。暴雨來襲之際,鎮衛生院承擔著全鎮醫療急救、傷員轉運、藥品供給的重要任務。在斷水、斷電、斷網的特殊情況下,衛生院沒有一天停止過診療服務;暴雨傾盆的夜里,醫務人員冒險進山,救援被落石砸傷的村民;臨時安置點接收受災群眾的“高峰時段”,醫務人員日巡診超過800人次……“穿著這件白大褂,就絕不能放棄任何一個需要我們的人。”衛生院的醫務人員說。
洪災不僅破壞了家園,也沖擊著人們的心靈。驟雨初歇,安定醫院、回龍觀醫院就組織了4支心理救治醫療隊趕赴房山區、門頭溝區。為做好受災群眾心理健康疏導,本市要求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動,邀請專家深入災區,并向社會開通、公布24小時心理援助服務熱線。“您別著急,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房山區石樓鎮中學受災居民臨時安置點,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傾聽著受災居民訴說心事,并耐心地給予寬慰。石樓鎮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說:“為及時掌握居民的心理狀態,我們每天都要陪著他們‘拉家常’。”
為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一場防汛救災愛國衛生專項行動正在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等受災地區全面開展。“洪水過后,地下水不能直接飲用,必須燒開。”市疾控中心洪澇災害衛生防疫駐區小隊來到毗鄰十渡風景區的房山區穆家口村抽檢水樣、開展飲用水健康宣教。為保證居民用水安全,連日來疾控人員每天都要到各個村落巡回采樣檢測。在房山區辛開口村的街心路上,兩輛鏟車正在清理淤泥和山洪帶下來的垃圾,霧炮車來回行駛,不斷噴灑含氯消毒液。“僅5日一天,我們就從村里清出雜物、垃圾等5噸。”消殺人員說。
洪澇災害發生以來,疾控部門對受災地區持續進行密切觀測,結果顯示:蚊蟲數量增長明顯。8日,市衛健委、市愛衛辦、市疾控中心專家團隊來到門頭溝區潭柘寺鎮受災最嚴重的南辛房村,監督指導病媒防治、環境消殺等防疫工作。“病媒生物喜歡聚集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這里需要重點消殺。”在一間部分坍塌的房屋門外,疾控人員指導消殺人員使用噴射范圍較廣的消殺設備進行噴霧消殺。在國家、北京市兩級專家的指導下,門頭溝區疾控中心成立了10支防疫指導組,深入鎮街、安置點、村居,查看居民的生活環境,指導開展災后防疫工作。
為踐行白衣使命,首都醫務工作者風雨兼程、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