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友誼護理文化周】友誼護理展風采 示范病區樹標桿
在第114個“5.12”國際護士節即將翩然而至的美好時節,我院的護理工作者們以專業與溫情為筆,書寫出護理工作的精彩篇章。為表彰先進、樹立典范,推動全院護理服務質量再上新臺階,我院護理部于近日評選出了年度“優質護理示范病區”。他們以卓越的護理技術、貼心的服務態度、創新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打造了溫馨、安全、高效的就醫環境。
神經內科二病區
神經內科二病區以“精準照護+智慧創新”雙輪驅動,秉持“精準護理的溫度守護者”這一使命,積極開展安全步態管理和認知康復護理模式,全力保障患者安全,樹立起神經??谱o理的標桿。
該病區收治的患者多為重度失能、認知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的高危人群,護理難度大、責任重。然而,護理人員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與專業精神,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優質護理服務,收到來自患者的錦旗、表揚信、表揚工單等多種形式的肯定和感謝。
科室實施的安全步態管理獲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優秀護理項目第三名和西城區優秀護理項目;認知康復護理項目獲得了第二季改善護理服務項目二等獎,全年服務神經內科步態和認知障礙患者1000余名。
同時,科室積極推進護理學科建設,申請首發課題1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篇,投稿SCI論文2篇。此外還在中華護理學會等多個平臺完成多篇投稿和大會發言及壁報交流,在院內科普大賽壁報、視頻、創新發明大賽均有出色表現。神經內科這支精銳團隊用行動彰顯現代護理“技術賦能+人文關懷”的深刻內涵,持續提升神經內科患者的生活質量。
骨科三病區
骨科三病區始終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將打造“專業、安全、溫暖”的護理品牌作為目標,全力構建優質護理服務體系。
在日常工作中,醫護團隊協同合作,開展一體化查房,并聯合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有效加速患者康復進程,切實提升了患者滿意度。病區注重精細管理,追求卓越,護理質控成績穩中求進。創新實踐開展“骨科中心影像袋”“10分鐘賦能站”等舉措,提升患者體驗。
教學科研方面,骨科三病區構建了“階梯式”培養體系,近5年培養??谱o士5名,帶教老師4名。積極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大會發言和壁報展示,還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篇,SCI論文1篇。
此外,病區推行“骨舞人生”人文項目,展現職業風采與社會責任感,詮釋“以科技重塑骨力,以人文溫暖重生”的護理新范式。
內鏡中心
“韋鍵消化內鏡護理工作室”積極開展??谱o理門診服務,精準對接胃腸鏡準備的高風險人群,成功將患者腸道準備質量從78%提升至 90%。
內鏡中心作為中華護理學會消化專科護士教學基地,始終嚴格落實規范化帶教工作。2024年,中心共培訓消化??谱o士63人,帶教全國進修護士35人,并開展內鏡護理手把手教學,培訓學員79人。同時,中心積極實施護理改善項目——提高內鏡ESD病理標本規范化處理水平,這一舉措有效輔助醫療工作,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檢出率及診斷率。
在日常工作中,護理團隊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積極解決醫院胃腸鏡診療中患者供需的難點問題,有效縮短患者的預約時長。護理團隊申報的項目榮獲“第九季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全國擂臺賽杰出案例,在醫院護理文化周創新比賽中連續斬獲二等獎、一等獎。此外,團隊還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獲批實用新型專利3項,發表學術論文2篇。
內鏡中心以數據為支撐,生動詮釋了“以精工護鏡,以匠心守腸”的護理理念,持續領跑全球消化內鏡護理發展前沿。
重癥醫學科一部
作為危重癥救治的“生命方舟”,重癥醫學科一部時刻秉承奉獻愛心,挽救生命的科訓,在優質護理服務方面深耕不輟,發揮??谱o士優勢。團隊依托ECMO(體外膜肺氧合)、CRRT(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血漿置換、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等生命支持技術矩陣,全面滿足重癥患者的救治需求。
科室堅持以科學嚴謹的管理,實現質量與安全的雙重突破,通過醫護聯合防控院內感染、早期康復等措施,在床位使用率提升的情況下,實現院內感染率同比下降的突破性成果。
科室以科研賦能臨床,承擔多項市局級課題,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各1篇。技術精準與人文溫暖交相呼應,以專業守護患者,用溫情撫慰心靈,每次一成功的救治都是對生命的禮贊,獲得患者和家屬的一致好評,鑄就危重癥護理領域的標桿典范。
普外一科
普外一科(甲狀腺乳腺外科)護理團隊以“優質護理”為核心,將精細化服務貫穿于護理全流程。通過創新推行“以溫暖笑臉迎接、用親切稱呼拉近距離、全程陪伴消除焦慮、關切問候傳遞關懷、貼心照護滿足需求”的優質護理模式,從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守護患者健康,打造覆蓋疾病診療與生命照護的全周期護理體系。
團隊積極探索人文護理與學術研究融合,近三年在核心期刊發表4篇護理創新成果,原創科普作品榮獲市級健康科普大賽獎項。憑借專業精湛的護理技術與溫暖細致的人文服務,實現患者滿意度顯著提升,收獲“讓手術刀有了溫度”的高度贊譽,在院內護理服務改善項目中脫穎而出,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優質護理服務的典范形象。
普外八科
作為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實踐先鋒,普外八科擁有一支以90后為主體、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化隊伍。該團隊以“專業·溫度·品質”為宗旨,憑借精湛且溫暖的醫護服務,以及前沿的科研創新成果,為患者筑起了堅實的健康屏障。
開診一年,收治患者達2500余人次,手術率88%。團隊積極開展護理創新改善工作,構建了入院-圍手術期-居家康復的全周期健康管理體系,獨創腸造口“一條龍”護理模式,實現了從醫院到家庭的“零縫隙”護理銜接。
團隊還通過智慧化設備、可視化流程圖等創新宣教形式,將飲食指導、康復訓練等知識貫穿于術前、術后及出院隨訪全流程,幫助患者快速適應角色轉變。憑借嚴謹的護理質量管控體系,持續為普外分中心患者提供精準、高效的優質護理服務,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認可,共收獲錦旗及表揚信三百余件。
順義院區急診搶救室
作為首都東北部急危重癥救治的“黃金矩陣”、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的第一通道,順義院區急診搶救室全體醫護始終踐行“生命至上,分秒必爭”的護理理念,憑借高效的團隊協作和精湛的專業技術,打造具有急診特色的優質護理服務。
開診一年來,科室救治胸痛及卒中患者百余例,接診群體傷患者40余人次,還成功為一歲三個月患兒進行氣管插管救治并安全轉運。在經受住全方位考驗的同時,醫護團隊堅持以質量為核心、以安全為重點、以服務為抓手,實現全年零投訴、零不良事件的雙優記錄。
急診搶救室以“技術立身,人文鑄魂”,在爭分奪秒的工作中也關注日常護理服務的細節和點滴人文關懷,切身體會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在護理服務中有溫度,在護理專業上有厚度,持續優化急救護理路徑,用專業與溫度筑牢生命防線。
醫保九區
醫保九區始終秉持“用心服務,用情護理”理念,構建超高齡多病共存患者全周期管理體系。
面對平均年齡96.5歲、平均罹患多種基礎疾病的特殊群體,護理團隊通過動態評估、精準干預、智能監護系統應用,實施“預見-預警-預防”三級風險管理機制,受到患者和家屬的肯定。
這支平均年齡30歲的青年團隊,在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會議醫療保障任務的同時,形成“臨床-科研-科普”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年度發表核心期刊論文4篇,榮獲國家級市級院級健康科普大賽各種獎項10余次。團隊以“精微至善”的專業追求融入每日20余項基礎護理細節實踐中,踐行“以心護晚,以專守康”的護理承諾。
順義院區兒科病區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室)
在生命最脆弱的起點,順義兒科病區NICU護理團隊用專業與溫情編織起生命的守護網。這個成立僅一年的區域性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以“用專業守護生命,用溫情點燃希望”為理念,不僅創造了救治26周超早產兒的生命奇跡,更用人文關懷書寫著醫者仁心的溫暖篇章。
NICU護理團隊在精準醫療中融入“掌心照護”理念,針對早產兒推出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護理團隊創新建立“家庭支持護理體系”,通過視頻探視系統架起親情橋梁,讓父母見證孩子的成長變化。病房每張暖箱旁懸掛的“愛心提示卡”,記錄著父母手寫的溫暖寄語。從生命支持到心靈呵護,順義兒科病區NICU護理團隊用最優質的護理,讓醫療技術帶著溫度落地,讓每個新生命在愛與專業中綻放奇跡。
普外二科
普外二科以“技術有精度、照護有溫度”為核心理念,構建起“醫療-護理-康復”全程閉環照護體系。
2024年,科室收治患者1986人次,實施胃腸道手術1227臺,造口門診服務達5371人次,實現了醫療質量與效率的雙提升。護理團隊積極創新,率先開展術前造口定位流程優化工作,并建立標準化手術配合路徑,全年開展院內會診10余次。同時,首創“入院宣教-術中支持-居家延續護理”三級服務體系,??茍F隊累計完成1491人次的造口護理及延續護理服務。
在日常工作中,護理團隊通過醫護聯合查房、學術沙龍等協作模式,與醫療團隊緊密配合,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胃腸外科診療規范。科室始終用心關懷每一位患者,在提供日常健康宣教的同時,更注重人文關懷,讓患者感受到溫暖與尊重,也因此收獲了眾多表揚信和錦旗,樹立起胃腸外科優質護理的新范式。
(宣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