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友誼護理文化周】友誼護理展鋒芒,十佳護士領航向
在第114個“5.12”國際護士節即將翩然而至的美好時節,我院的護理工作者們以專業與溫情為筆,書寫出護理工作的精彩篇章。為表彰先進、樹立典范,推動全院護理服務質量再上新臺階,我院護理部于近日遴選出了年度“十佳護士”。他們在平凡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堅守,用服務創新與人文關懷的雙重力量,詮釋著新時代南丁格爾精神的深刻內涵。讓我們走近這些守護生命的“提燈者”,學習他們的動人事跡。
管理之星
艾慶巍
作為首都急診護理領域的資深管理者,她是急診戰場上的“管理先鋒”,深耕急診35年,以專業與智慧鑄就護理管理典范。面對非典疫情、奧運保障、援鄂抗疫的考驗,她始終沖鋒在前,用行動詮釋責任擔當,曾榮獲“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作為護士長,她推行精細化管理,實施病區閉環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護理質量與安全。她言傳身教帶團隊,既培養專業技能,更傳承奉獻精神,形成獨具特色的急診護理人才梯隊,以"管理賦能"持續推動急診護理高質量發展,讓團隊在急診救治中始終保持高效戰斗力。
范凡
他是護理管理的創新典范,斬獲“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記功”“抗疫之星”等多項榮譽,多次榮膺“年度服務標兵”。他不斷創新工作模式,任住院服務中心護士長期間率先改革,打造入院、檢驗、轉運、隨訪一站式服務體系,實現人力成本優化與效率雙提升。在順義院區開業后,承擔門診分診管理工作時期,又引入6S管理法完成門診標準化建設,打造“門診護理一體化”模式,深度融合信息化技術與服務流程,以人文管理凝聚團隊,彰顯新時代護理管理者的卓越智慧與責任擔當。
專業之星
趙榮榮
作為神經內科病房護士長,她扎根臨床十六載,將專業智慧融入每一處護理細節。針對卒中患者,她主導構建“醫護康一體化”管理模式,從急性期救治到康復期干預全程把關,確保護理服務無縫銜接。憑借專科護士的專業素養,開設腦血管病護理咨詢門診,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健康指導。其主持的《安全步態和認知康復》項目,不僅斬獲國家級、市級榮譽,更惠及千余名患者。她以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溫暖的人文關懷,為患者筑起生命健康的堅實防線,成為神經專科護理領域的標桿。
劉春雨
他是急診室的男護士,以鋼鐵意志與精湛技術勇挑重擔。作為重癥護理尖兵,他在急診病房短時間內成功開展血液凈化等核心技術,突破CRRT臨床應用難題,為急危重癥患者開辟生命通道。他將科研創新深度融入臨床實踐,科研科普雙輪驅動,獲得國家級、市級、院級多項榮譽,在中華及北京護理學會發表多篇科普佳作,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以循證思維優化護理路徑,用技術革新筑牢生命防線,在與死神的較量中,彰顯現代男護士的硬核專業實力。
隗公鶴
她是心血管中心的“科普小達人”,憑借“多維專業能力”淬煉出護理尖兵的本色。她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在心肺復蘇、學術演講等臨床技能競賽中屢獲佳績。懷揣著對護理科普的熱忱,她將晦澀的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大眾語言,制作的科普視頻攬獲1項國家級、2項市級及2項院級獎項,2篇科普圖文榮登北京護理學會平臺,還參編了科普書籍《奇妙的血管旅行》。她以可視化宣教革新健康傳播模式,既在臨床一線守護心血管患者的生命健康,又通過科普工作架起了專業與大眾之間的溝通橋梁,生動詮釋了護理專業的力量。
教學之星
張晨
她始終踐行“學生中心”理念,以因材施教的匠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創新思維。作為護理教研室的秘書,她精心組織督導本專科臨床實踐課程,全力推動臨床護理學系建設與師資隊伍發展。憑借出色的教學實力,她榮獲“優秀授課教師”稱號。教學之余,她潛心教研創新,主持及參與教育教改課題4項、第二課堂1項,作為參與人獲得2024年度首都醫科大學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這位白衣園丁,以智慧革新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用創新點亮護理教育的璀璨星空。
朱佳
自2018年肩負新護士規范化培訓重任,她秉持“師道匠心”,創新“互聯網+情景模擬”教學模式,打破傳統培訓時空限制。七載耕耘不輟,她在三個院區完成了千余名新護士的帶教工作,構建標準化聯絡員體系,實現跨院區同質化管理。她打造的“云端課堂+實景考核”雙軌制,讓學習觸手可及。她以信息化驅動教學變革,年均組織數十場理論與技能培訓考核。2024年在市醫管中心規培考試中,醫院312名考生通過率100%,平均分達90.55分,為護理人才培養注入強勁創新動能。
未來理之星
王斗
作為老年醫學科的青年護理骨干,她以創新思維為筆,在護理領域描繪精彩篇章。她主持的護理服務改善項目,先后在院級與國家級擂臺賽中斬獲大獎;科研之路上,她勇攀高峰,主持1項局級課題,參與2項局級研究,并發表4篇核心期刊論文。秉持“專業與溫度并重”的理念,她用精湛技術呵護老年患者的健康,以暖心服務提升患者就醫體驗。作為護理行業的“未來之星”,她正以青春之姿,在守護生命的征程中書寫新時代白衣天使的使命擔當。
劉雨安
在危重癥護理一線,她以專業為刃,用精湛技術成功挽救百余名患者生命,以高度責任感與過硬的專業素養贏得多方贊譽。在科研道路上,她筆耕不輟,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8篇核心論文,為臨床實踐提供了堅實的循證依據;她兩度榮獲中華護理學會科技獎,1項實用新型專利更實現了臨床與科研的深度融合。未來,她將繼續秉持臨床實踐與科研創新雙軌并行的理念,用青春與智慧點亮護理事業的未來之光。
(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