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肝移植年手術量超過200例
2017年12月16日凌晨2點,我院中心手術室里一臺肝移植手術順利結束,一位來自黑龍江的肝衰竭患者經過6個小時的急診手術成功獲救。這也是我院2017年開展的第200例肝移植手術。自2015年開始,我院年度開展肝移植手術量已連續三年位居北京市第一,開展術式類別和成功率也雙雙位列全市首位。
15日晚上8點開始的這臺手術,由我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朱志軍主刀。患者由于慢性加急性肝衰竭,膽紅素高達750,凝血功能障礙,持續肝昏迷,由黑龍江連夜送抵北京。而當天上午11點到下午5點,我院肝移植中心還成功進行了另一臺肝移植手術。16日早上,兩位患者都已經清醒并脫機拔管。
作為最復雜最精細的外科手術之一,肝移植手術一直被看作是外科手術的桂冠,涉及到麻醉、重癥醫學、超聲、放射、消化內鏡、肝病、病理、檢驗、護理等眾多學科,對醫院的綜合實力有很高的要求。我院的肝臟移植工作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在“終末期肝病及其并發癥的外科治療”方面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得益于近年來我國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醫院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我院目前已成為我國最具有創新活力的肝移植中心之一,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開展了全肝移植、活體肝移植、劈離式肝移植、輔助性肝移植、多米諾肝移植、單段移植物的肝移植等所有肝移植術式。
2013年,世界首例雙多米諾交叉輔助肝移植手術在我院獲得成功。“交叉輔助式肝移植治療代謝缺陷性肝臟疾病”理念的提出和手術的實施,是肝臟移植治療概念的創新與突破,在一定范圍內實現了“不需要捐獻的肝臟移植”,在目前器官嚴重短缺的形勢下,也成為緩解供體壓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這項創新技術的實施也為兒童先天代謝缺陷性肝臟疾病的肝移植開拓了新的手術方式。
2014年,朱志軍率先提出了利用輔助性肝移植實現功能性分流治療傳統治療方法失效的終末期門脈高壓的創新理念,并成功實施獲得顯著療效,突破了門脈高壓傳統治療方法的局限,提出了治療終末期門脈高壓消化道大出血的新策略。將熟練的活體肝移植技術應用到精準肝臟外科中,大大提高了肝臟腫瘤的手術切除率、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2013年至今,我院共完成肝移植手術651例,其中有251例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肝移植手術。在眾多的肝移植患者中,年齡最大的有75歲,而最小的只有4個半月,體重僅為4.3公斤。
除了技術的創新,每一臺肝移植手術的背后,都凝結了眾多的愛心和關心、集聚了巨大的力量和能量。這里有駭人的昏迷,也有暖人的笑臉;有除夕夜的不眠,也有國慶節的不休;有患者、家屬的堅強果敢,也有醫護人員的全力以赴,見證的是挽救生命的一路奔跑,是尊重生命的責任擔當。
(文/丁一 圖/韓衛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