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舉辦“友誼-杜克”臨床研究方法學培訓班
7月18-22日,由我院和國家消化中心舉辦的“友誼-杜克”臨床研究方法學培訓班(BFH-Duke Clinical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CRTP)圓滿落下帷幕。來自北京、寧波、重慶等全國17家醫療機構的50名臨床科研骨干參加了培訓。
此次培訓為我院首次開展的國際高端臨床研究培訓項目。該項目與美國DUKE大學開展合作,從建立合作關系、完成課程設置到正式開展培訓歷時兩年,得到了醫院領導及多部門的大力支持。
理事長辛有清和院長張澍田對該項目高度重視,先后兩次接待DUKE大學代表團。張澍田在DUKE大學期間親自洽談項目合作;項目執行過程中,副所長賈繼東及院長助理尤紅就課程設計和組織形式反復溝通;方法學平臺團隊精誠合作,有序分工,嚴守時間節點,配備專職教學助手與項目管理員,積極參與網絡課程的開發,通過郵件、網絡會議等形式每雙周進行一次協商與反饋,推進落實各項計劃任務。同時,醫務處和信息中心等兄弟科室提供了專業的遠程培訓技術協助,為順利開展培訓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課程共分三個學習模塊,分別為六周網絡學習、三周外籍教授遠程在線互動以及一周面對面研討會。7月18日,在順利完成前兩個板塊的學習后,DUKE大學的三位教授來到我院,開始為期一周的“面對面”研討會。
在課程開幕儀式上,院長張澍田指出,希望通過此次培訓,使更多的臨床醫生掌握系統實用的臨床研究方法,將更多的臨床實際問題轉化成科學的臨床研究問題,更加高效規范地完成臨床研究全過程,最終助力提升醫療診治水平。
DUKE大學臨床研究高級培訓項目主任Grambow博士表示,此次為CRTP培訓項目首次登陸中國,希望能借此作為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培養更多的臨床研究人員,并探索建立更多的國際合作交流模式。同時參加開幕式的還有副院長王振常、副所長賈繼東以及院長助理尤紅。
培訓伊始,中心項目綜合部副主任孔媛媛為學員們簡要介紹了課程安排。在經過前兩個板塊的系統學習后,“面對面”研討會更加注重對學員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三位教授圍繞兩個臨床研究問題,分別從確認研究問題、撰寫研究計劃、如何進行演講與寫作等臨床研究全過程展開詳細講解。各小組根據每日的授課內容分步驟完成組內的研究設計任務書,并在最后一天進行PPT匯報。
本次課程采用理論授課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模式,注重教員與學員雙方的互動交流,教員深入各小組的每一次交流討論中,進行實時指導,更好的促進學員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除了組內討論,此次培訓還設置了組間互動環節,每個小組選派一名“大使”了解并評價其他小組的討論結果,并回到組內進行反饋,從而加強知識共享,拓展學員研究思路。
培訓結束后,很多學員通過微信、留言等形式表達了自己在此次課程學習中的感受。普外科安勇博醫生說道,第一期培訓班收獲非常大,后期還會繼續慢慢消化,如果明年有更多的課程,非常愿意再次參加。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李爽醫生表示,課程安排緊湊、內容詳實,是一次非常棒的學習體驗,同時也認清了自己的差距,明確了前進的方向。肝病中心孫亞朦醫生感慨課程非常具有實用性,最后一堂演講技巧課是十年來聽過的最好的一堂課!
本次培訓的圓滿舉辦為我院構建體制化、機制化臨床研究培訓體系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課程緊密結合醫務人員臨床科研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利用豐富的臨床案例,使臨床醫務人員及潛在學術帶頭人獲得標準化的臨床研究技能,開啟創造性的臨床研究思維,打破以往臨床醫務人員注重臨床技術培訓,忽視科研方法學培訓的格局,全面提升醫務人員科研能力。同時,也期望以該項目為契機,著力推進與國際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和醫療機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加強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溝通與交流,提升醫務人員臨床研究視野和臨床研究工作格局。
(文/董貴玲 圖/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