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 共育青年人才
12月23日下午,醫院黨委在西城院區門診樓九層第一會議室舉行了“創新驅動發展 共育青年人才”第一批友誼種子計劃人才項目畢業典禮暨醫院青年人才培養專題研討會。醫院全體領導班子成員、第一批種子學員、第一批種子導師和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參加此次會議。會議由黨委辦公室主任田昕主持。
會上,醫院黨委書記、理事長辛有清首先對各位種子取得的進步表示祝賀,對為友誼青年人才培養作出貢獻的同志表示感謝。他指出,三年前,友誼醫院著眼于為應屆博士生提供科研起步支持,設立了“友誼種子計劃”人才項目;三年中,“種子”在經歷了科研輔導、紅色之旅、境外培訓和項目鍛煉后,都基本具備了沖擊國家和北京市優秀青年項目的實力,每位“種子”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獲。他希望大家能繼續把友誼種子精神傳承下去,始終保持“創新、奮斗、團結協作”的干事勁頭,爭取更大的進步。他表示,醫院也將進一步加強政策研究,落實青年人才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精準施策、落實有力,把創新智力真正轉化為為醫院提供改革發展前進的動力,為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不懈奮斗。
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澍田表示,科室主任和種子導師需要為青年人才成長做好整體規劃,合理配備科室人力資源,不斷增強種子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繼續為醫院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副院長王振常帶領大家回顧了第一批種子的培養歷程和取得的培養成果,感受每位種子不同程度的收獲。他表示,第一批種子曾前往紅旗渠和大別山開展紅色教育主題培訓,不斷堅定“創新、奮斗、團結協作”的友誼種子精神。三年內,45名種子共主持課題44項,其中獲批國自然項目15項;發表SCI論文120篇,累計IF=329,個人總分最高IF=60.7,單篇最高IF=14.9;取得人才項目17項,其中閔力、施海韻分獲2019年和2020年北京市科技新星,施海韻獲2020年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
會議選取了三位優秀種子代表及導師代表發言。來自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郭婧瀅和導師龔樹生,表達了對醫院領導和種子項目的感謝,感謝醫院在種子成長最重要的年紀,培育了優質的文化土壤,創造了良好的科研生態。檢驗科高琰和導師蘇建榮分享了科室在培育青年種子中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科室大力投入指導關心、時間成本和績效獎勵,協助院黨委培養種子全面發展成才。肝病分中心孫亞朦介紹了在種子項目中,如何憑借魄力、勇氣和創造力,解決科研問題,提高自我意志力和執行力。
研討會上,田昕介紹了種子畢業后的下一成長階段培養項目,即《“友誼青材計劃”人才項目實施辦法(討論稿)》,不同學科的青年種子和種子導師就討論稿內容進行了交流。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希望能為優秀的青年人才進行個性化的培養定制方案,分類管理和評價基礎型、科研型等不同類型人才,采取多元化考核標準,根據不同發展方面的需要有所側重,以不斷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達到創新驅動發展的醫院總體戰略目標。
下一步,醫院黨委將綜合考量各方意見,結合青年人才實際成長情況,形成更高層次的人才培養計劃。(黨 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