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份份陰性報告 大家都很開心
我院核酸檢測實驗室位于該院通州院區。最近一段時間,300余平方米的核酸檢測方艙內,近30名核酸檢測人員堅守在崗,將日檢測能力推進到10000管以上。
10時30分,一批西城院區的采樣標本準時送到核酸檢測實驗室,檢驗科副主任技師靳慶娥仔細地對照樣本交接單,核對樣本數量和樣本管上的條形碼信息。單采、5混1、10混1,樣本管顏色不同,靳慶娥麻利地將它們區分開來。標本架上,來自本市多個采集點的采樣標本碼放整齊。
核酸檢測每3個小時完成一個批次,11時到14時、23時到次日凌晨2時是最忙碌的兩個時間段。根據規定,發熱門診的核酸檢測需要在6個小時內出結果,檢驗科主任助理呂治指著墻上的時鐘算賬:“樣本準備10分鐘,核酸提取40分鐘,核酸擴增和結果判定需要90分鐘,需要馬不停蹄。”
樣本通過傳送窗口送到核酸提取區。4臺生物安全柜前,8名核酸檢測人員穿戴著防護服,有條不紊地檢測樣本。兩名檢測員配合默契,一人負責打開病毒采樣管、監督操作過程是否規范,一人負責用加樣槍吸取一定量的樣本,加入到反應板中進行核酸提取。反應板上,密密麻麻排列著96個黃豆粒般大小的反應孔,檢測員的動作必須輕柔,避免滴濺。同時,加樣順序必須和樣本一一對應,開蓋、加樣、擰蓋2秒內完成。“進入實驗室前,戴眼鏡的同事會用洗手液將鏡片認真擦拭一遍,防止工作時起哈氣。”呂治說,曾經在防疫一線積累起來的小經驗,這會兒都派上用場了。
提取完成的核酸被密封到反應孔中,再由傳遞窗口送到擴增區。近20臺設備工作時發出嗡嗡聲,持續散發著熱量。它們將微量的新冠病毒片段成千上萬倍地放大。結果出來后,呂治盯著電腦屏幕,和同事一起分析擴增曲線,判讀檢測結果。
一組核酸檢測完成,檢測員們走出擴增區,貼身的衣服全濕透了。
“早一分鐘出檢測結果,就能將潛在的危險第一時間排除。”呂治說,作為核酸檢測員,想睡一個安穩覺很難。有時候剛躺下就有新任務要做,幾乎所有樣本都需要盡快出報告。他說,雖然犧牲了一些陪伴家人的時間,但是看到一份份“陰性”報告,大家都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