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新聞
關注健康 走進大山——醫保中心第一、二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迎七一送健康,踐行習主席的“三嚴(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三實,(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講話精神,開展三進(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兩促(促發展、促和諧)活動,醫保中心第一、二黨支部于2015年6月27日聯合舉行了“關愛生命走進大山,關注健康服務百姓”的主題黨日活動,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進行專家義診活動,為當地百姓送去健康。
當天早上7點30分義診隊伍集結,向坐落在房山近河北界,最美山村——水峪村進發。路上,北京名城委邱躍常務副主任為大家介紹水峪村的歷史文化背景,房山地區的第一個黨支部就誕生于水峪村,水峪村的村民在抗日戰爭時期,團結一致,同仇敵愾,與日本帝國主義進行了英勇卓絕的斗爭,涌現出許多抗日英雄。邱躍主任還告訴大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就產生于房山區霞云嶺鄉堂上村,并帶領大家共同歌唱,熟悉的歌曲今天唱起來格外慷慨激昂,仿佛把我們帶到了浴血奮戰的抗日戰場。
本次活動受到房山區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上午10時,活動在古中幡表演中拉開帷幕,南窖鄉黨委書記、房山區政協主席以及邱躍主任先后致辭,對這次與南窖鄉黨委的聯合黨日活動寄予厚望,并希望能夠保持長期的合作。醫保中心第一二黨支部馬清和趙冬梅書記表達了對房山區領導的感謝,并表示學習老區人民的光榮傳統,努力為老區人民的健康做實事。
短暫的儀式后大家來到義診地點,驚喜的發現聞訊趕來的百姓絡繹不絕,不大的小院已被擠得水泄不通,大家立即安撫鄉親們并按照之前的分工緊張有序的布置義診場所,10:30義診正式開始,舟車勞頓的專家們李敏主任、李建設主任、馬驥超主任、朱玉鳳主任、馬清主任等也來不及休息就投入到緊張的義診活動中。護士們承擔了測血壓、測血糖、做心電圖、發放健康宣教材手冊的工作,各位專家及年輕醫生們滿懷對老區人民的敬仰,熱情的接待前來就診、咨詢的鄉親們,當地村民的文化水平較低,接受能力較差,一個問題要反復強調和講解,盡管天氣悶熱,每位專家仍始終保持高度的熱情,顧不得口干舌燥,極其耐心的解答每位村民的每一個問題,盡量幫助解決村民們遇到的困難,展現了醫護人員崇高的奉獻精神。馬清書記還抽空和南窖鄉衛生院的醫生溝通交流,了解山區醫療的狀態及他們所需要的幫助,探討如何提高基層醫療救治水平。
本次義診活動接待前來就診者200余人次,測血壓、測血氧90余人次,測血糖100余人次,做心電圖63人次,發放健康宣教手冊200余份。在房山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義診活動持續了近兩個小時。義診結束后,我們參觀了這座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形成于明朝初期,已有數百年歷史,雖然面積只有10平方公里,全村448戶1048人,但卻有文化古村的美譽,古宅、古碾、古中幡為水峪村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2008年,在尋找北京最美鄉村評選活動中水峪村獲得提名獎。這座美麗的山村也是盧溝橋事變后,日軍魔爪深入的地區,義務講解員已經70多歲,一路上向我們激情澎湃地講解當年抗日戰爭的情形,就像發生在昨天。當時水峪村為支持抗日,犧牲了不少村民,但村民們激昂的抗日斗志一直堅持到打敗日本鬼子,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而現在為了改善北京的空氣污染,房山區關停了帶給他們巨大經濟效益的出口無煙煤和漢白玉產業,使他們的經濟出現嚴重的下滑,但是今天的房山人像過去支持抗日一樣,義無反顧的支持著北京環境污染的治理,轉型開展了文化旅游業等產業。我們還走訪了北京榜樣--豆漿爺爺,他一無所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孤老鄉親做豆漿送豆漿。
這次義診活動非常成功,也非常有意義。通過義診活動,我們不僅僅為村民們解決了部分問題,我們還受到了一次革命傳統教育,看到了老區人民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革命精神,感受到在淳樸的村民身上充滿了正能量,我們同時發現盡管是北京郊區,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山區醫療設施及水平的落后程度依然超乎我們心理預期。回來的路上,大家意猶未盡,希望以后多走進大山,多為老區人民做實事,多與當地社區醫療聯系,幫助他們逐步提高醫療水平,為老區人民的健康做出我們的貢獻。 (醫保中心第一、二黨支部)